民歌论坛 民歌新闻 民歌曲谱 民歌视频 中国民歌 民歌教学 民歌知识 民歌名家 民歌名曲 民歌文化

“中国民歌之父”王洛宾

向古曲网知识中心投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知识中心 > 民歌频道 > 民歌名家 > 正文
【字体: 】  

[组图]“中国民歌之父”王洛宾

    王洛宾,原名荣庭,1913年12月28日出生于北京。我国著名作曲家、艺术家,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部宣传部文艺科副科长、新疆军区政治部文艺科科长、新疆军区歌舞团音乐创作员、新疆军区歌舞团艺术顾问等职。1988年6月离职休养(艺术一级,文艺六级)。1988年9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1991年7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30年,王洛宾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那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初创年代,相当程度地采用欧洲音乐教学的方法。当时,他的作曲教授是留学归国的汪德昭先生,钢琴教授是德国人谷布克,声乐教授则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妹妹霍洛瓦特·尼古拉·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

    1937年11月,他在山西参加由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后受西北战地服务团委派,前往兰州等地做唤起民众的工作。1938年5月,他在兰州参加“西北抗战剧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49年9月,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随军进入新疆。

    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音乐艺术家。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他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几次参加抗日宣传组织,积极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他用满腔的爱国热情,先后创作了《老乡,上战场》、《洗衣歌》、《风凌渡的歌声》、《奴隶之爱》等大量抗日歌曲,唱遍华北前线,鼓舞了许多有志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创作了《萨拉姆毛主席》、《社会主义光芒照在我老汉的心坎上》、《亚克西》等100多首歌颂党和社会主义的歌曲,在整个新疆乃至全国广为传唱,鼓舞着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获新生的王洛宾又积极投身于音乐创作,并以惊人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带血的项链》、《托木尔的百灵》、《奴隶的爱情》等3部歌剧的音乐创作。其中以反映哈萨克族生活为题材的《带血的项链》,于1981年在北京参加全国会演,荣获二等奖。

    他为传播和发展祖国的西部民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自1937年以来,他长期从事西北各民族民歌的研究、搜集与整理工作,其足迹遍布大西北,先后收集、整理、改编、翻译了十几个民族的700多首民歌,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具有浓郁西部特色的优秀民歌,使中国的西部民歌不仅流传全国,而且传遍了全世界。

    他毕生致力于祖国的民族音乐事业,曾多次赴国外和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举办音乐会和进行讲学活动。他在乐坛耕耘60余载,创作歌剧6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出版歌集8部。《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都达尔和玛利亚》、《青春舞曲》等歌曲,至今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中广为传唱。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选录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著作》。《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还被世界著名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卡雷拉斯等人作为保留曲目唱遍全世界,被享誊全球的巴黎音乐学院编入音乐教材,并于1992年10月荣获国务院文化部和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

    被海内外称为“一代歌王”、“西部民歌之父”的王洛宾,把一生都献给了我国的民族音乐,使我国的西部民歌蜚声海内外,可以说,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都传唱着他的作品。他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和他的音乐将永远被载入中国艺术史册。

 

本站原创   文章录入:蒙蒙    责任编辑:蒙蒙 更新时间:2007/6/20 16:07:27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