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诗《嘎达梅林》是女作曲家辛沪光于1956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时的毕业作品。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一部具有极高水准的作品。
此曲音乐素材取自于一首同名蒙古民歌,并运用奏鸣曲式的结构创作而成。乐曲内容是描写并歌颂了蒙族英雄嘎达梅林率领的牧民起义,及其与当时残酷的封建王爷、军阀英勇战斗的悲壮事迹。作品以悠长而富有民族风格的主题展开,不但有大漠草原的描写,也有千军万马的激战,更有对英雄致意的悲歌与颂赞。
乐曲旋律抒情而优美,隐含着一种辛酸、哀伤,在这种感觉背后,则是草原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的热爱和憧憬,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战斗精神和勇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有人将其与《梁祝》相提并论,并不为过。
20世纪初,我国一位蒙族英雄嘎达,为了土地和自由,领导人们起义,斗争长达五年之久,最后起义失败。这部作品以嘎达牺牲的历史故事为题材,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全曲由三个部分组成: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各部分的音乐主题均来源于蒙族民歌《嘎达梅林》。
引子部分乐曲以嘎达梅林故事开始,在缓慢、宁静的引子后,优美、流畅、民歌色彩的第一主题,展示在辽阔无际的草原上,孕育了民族英雄的出现。而充满动感节奏的第二主题,则表现了嘎达梅林号召牧民们起义战斗的形象。
展开部是从马蹄声开始的。主题旋律经过丰富多变的发展,使音乐情绪逐渐推向高潮,似乎在人们眼前呈现一幅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活泼的音调、多调性的织体,描写了四处集结起义的队伍,骑马背枪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曲调呈现出一种热情洋溢的情绪,充满了乐观的气息和草原人民为生存而斗争的形象。
乐曲最后以沉痛的感情再现了第一主题,表达了人们对已牺牲的英雄之哀悼。随后,乐曲在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中,把悲伤的悼歌变成了对英雄嘎达梅林的颂歌,乐曲在满怀激情的强烈号角声中结束。全曲层次清晰,音响具有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