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家 现代名家 民族音乐 特色乐器教程 特色乐器知识 特色乐器名家 其他名曲 特色乐器厂家 特色乐器导购 民乐文化 音乐院校 中国文化

关于笙教学体系的建构

向古曲网知识中心投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知识中心 > 综合频道 > 民乐文化 > 正文
【字体: 】  

关于笙教学体系的建构

    是我国最古老的簧管乐器,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主要是以伴奏的角色活跃在各地方乐种和戏曲之中,它既有管乐器那样的奔放豪迈,又有弦乐器那样的柔和优美,在民族乐队中起到溶剂的作用。直到1949年建国以来,笙这件古老的民族乐器开始在独奏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在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努力下,笙独奏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气象,各种形制、风格的笙出现并活跃在舞台上,在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专业音乐院校相继开辟了笙专业。然而,现如今的笙专业教学并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教学机制不够完善,只是围绕“表演”这单一教学模式,如果使笙这件民族乐器能够被广大的听众接受,让习笙者广泛的了解这件乐器,就必须建立科学的有效的笙教学体制,本文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对影响笙教学体制的因素进行研究。

    1、形制、指法的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专业演奏的推动,尤其是现代民族管弦乐队的建立发展,各种形制的笙出现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以传统笙为例,常见的就有十七簧、二十一簧、二十四簧、二十六簧、三十七簧不等,其他的如高、中、低音笙、排笙、键笙抱笙,更是品种繁多,这就给专业教学带来诸多不便,给习笙着带来压力。其次,是指法的多样性,在现代笙出现之前,传统笙主要有河北持笙法和山西持笙法两种,这两种持笙法以演奏传统和音为主,稍加练习就可以掌握,现代笙出现以后,为增强旋律性和音色的效果,主要演奏现代和笙,改变了原有的持笙方法,所以习笙者必须从新练习新指法。

    由于形制、指法的多样性,各专业院校笙教学也不尽相同,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以教授传统笙为主,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则以现代笙为主,这对丰富和发展笙音乐起着推动作用,但对笙的全方位教学则带来了影响,给习笙者带来了更多的考验和压力。

    2、乐曲的风格多样性

    笙作为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在三千多年的流传繁衍中已经风靡全国各地,并结合当地风俗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地域风格。建国后笙形制的改革,音域的扩大,各种风格的乐曲相继产生,有的成为经典乐曲,出现在舞台和各类广播中,使笙表演进入了崭新阶段。

    当今笙教学中的通病,只注重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对文化的渗透。技巧的学习固然重要,如果没有文化的铺垫,那么演奏只是在炫技。以笙独奏曲《湘江春歌》为例,其中运用了湖南民间小调和花鼓戏的曲调,将作者所表达的对湘江流域春天的赞美和湖湘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如果将此收乐曲作为教学任务,就应该让学生深刻的了解湖南文化,这不仅对笙表演起到很好的作用,对学生的艺术修养的提高也有帮助,也促进了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和学习。

    3、教学理论的匮乏

    现在的笙专业教学仅限于“表演”这单一层次,还没有突破口传心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上课时以小课为主,余下的时间就是枯燥的反复训练。要建立教学体系,必须是理论和表演的结合,而理论又没有以文本的形式流传下来。理论层次的缺陷造成了表演方面的缺陷。现在有关笙的理论研究仅是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但写的都是高深的研究论文,专业性强,至今仍没有一本简单易懂的通俗读物,并且这些论文仅是一家直言,有的学术观点还存在分歧,不能达成共识,因此编写一本笙学习理论的读物迫在眉睫。

    综上所述,要建立科学的有效的笙教学体系必须对以上问题达成共识,及时的解决问题,才能对我们的民族音乐有所发展。

    作者:刘健,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天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从事民族音乐学研究、歌曲写作。

本站原创   文章录入:金葫芦刘健    责任编辑:蒙蒙 更新时间:2009/12/25 2:10:09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