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国1999年的统计,世界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已占全球国家的三分之一;据中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国12.9亿人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1%,我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老年国家[1]。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心理平衡失调,易患有各类疾病,常久治难愈,情绪紧张、焦虑,原有疾病又易复发。另外,老年病人阅历丰富,心理活动复杂,单用药物治疗仅能改善病理现象,无法改善心理和社会行为上的失调。音乐是一种特殊而富有情感表达力的艺术,悦耳动听的乐曲使老年人在悠扬美妙的乐曲声中精神放松,消除紧张情绪,陶冶心志,并且可令人呼吸舒缓,全身肌肉松弛,紧张的大脑皮层得以放松,从而增进人体内环境稳定。因此音乐不失为调节老年人心理,改善社会行为的重要方法;开展音乐养生研究对于发扬祖国医学中的预防与保健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2]。
1、音乐与养生益寿的理论探讨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医学教授阿特拉斯经过长期的研究后认为音乐能使人长寿。最初他发现音乐指挥家斯托拉科夫斯基活到了96岁高龄,这给他以启发,引起他探讨音乐与寿命关系的兴趣。后来他发现高寿的乐队指挥家很多,如卡拉扬活了81岁,瓦尔特活了85岁,安塞梅特活了86岁,托斯卡尼尼活到89岁[3]。于是统计了已故的35名著名交响乐队指挥家的寿命,发现他们的平均寿命比当时美国男人的平均寿命要高5岁。中国古代音乐家大多数社会地位不高,属于“下九流”阶层,尽管他们的生活条件与帝王们相比,有天壤之别,但相反古代音乐家比帝王们的平均寿命高出11.3岁。音乐家一般说来并不像养生家、医学家那样刻意研究长寿术,而是在优美、协调的旋律中自然获得的长寿,显然,音乐具有明显的养生益寿作用。
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五音角徵宫商羽、五志怒喜思悲恐与五脏心肝脾肺肾的关系;《礼记·乐记》中也记载“音乐者,流通血脉,动荡精神,以和正心也”等等。形成了中医“音乐与情志养生”理论。音乐能养生益寿同“声”与“心”具有密切的关系,首先音乐通过“声”影响人的情绪“心”。当个人处于某种情绪的情境中时,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或有意识无意识地都会选择音乐来调节自己的心情,从人们对音乐的感受中可以证实音乐具有保健作用[4]。《乐记·乐象》篇云:“乐者,乐也。”说明音乐与喜乐相通,音乐通娱乐,使人快乐,音乐对创造愉快的心境,乐观的情绪,健康的心身都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其次,人的情绪“心”通过音乐“声”得以表达,音乐的产生是由于外界事物和现象在人们“心”中形成一定的感受,然后畅达情志而发为音响,《乐记·乐本篇》开篇便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再由“心”将其转化为声音,通过特定的旋律组合起来而形成音乐。音乐的形成包括“物”动和“心”感两个环节因素,不同的“物”引起人们的不同体验,即“心”感,产生不同的音乐。音乐正是通过“声”与“心”的相互作用影响人的健康,从古代孔子《乐记》的高雅之论,到今天所谓“流行音乐”的通俗行为,均可看见乐以忘忧、益于心身而健康长寿[5]。故《论语·述而》说:“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音乐养生益寿的科学诠释
音乐养生益寿的效应主要通过四方面作用实现的,即物理效应、心理效应、生理效应和社会交际效应。
首先,研究者发现人体各器官的活动具有一定的振动频率,而老年人的振动频率常常发生紊乱。音乐是一种有规律的声波振动,在优美的乐音和均匀的节奏作用下,人体内各个振动系统,如声带发音、胃的收缩、肠的蠕动、心脏跳动、肌肉收缩等,与其产生有益的共振,起到一种微妙的细胞按摩作用,达到各器官节奏协调一致,改变器官工作的紊乱状态。如当人们听到古典协奏曲的一些舒缓乐章时,身体就会趋向于按照它有序化的节奏活动,比如跳动过快的心脏就会逐渐减慢,人体就会放松,大脑就会得到安谧。这种物理效应使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使身体状态和情绪反应发生有益的变化,大大增进了身心健康[6]。
其次,从心理学角度看,音乐能调和情志、畅达心绪、开发智力、协调人际关系、沟通信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情绪调理[7]。人们的喜、怒、哀、乐等丰富情感,人们的所思所感,较之语言,更易寄于音乐。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很多,容易造成怒、惧、惊、忧等不良情绪,过激的情绪不利于人的健康,此时选择适当的音乐宣泄感情,在优美的旋律中使心理趋于平衡,使生理趋于协调,从而调整人体阴阳,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某种平衡状态,自然能养生长寿。
再次,中医学认为不同的音乐对生理有不同的作用,正如《乐记·动声仪》云:“宫为君……其声宏以抒,其和清以柔,动脾也;商为臣……其声散以明,其和温以断,动肺也;角为民……其声防以约,其和清以静,动肝也;徵为事……其声眨以疾,其和平以切,动心也;羽为物……其声散以虚,其和断以散,动肾也。”此以小朝庭模式说明了五音对五脏的作用,促进人体脏腑气血的有序化,有益于心气的恢复,脾胃的运化,肾水的固摄等作用,从而达到养生延年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音乐通过有规律的声律变化,调节人的大脑皮层、大脑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内分泌系统的兴奋性,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分泌出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激素,达到调节血液循环、清除疲劳、加强新陈代谢等作用,从而改变人的过分的情绪体验,纠正机体能亢进或低下的功能状态,显然,音乐对人的生理功能具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8]。
最后,音乐具有良好的社会交际作用,不少老年人由于缺少与外界的联系和与人的沟通而常常产生了孤独感和情感障碍,参加音乐活动使他们容易和别人接触,成为联系社会的一种手段,他们有机会和别人共同享受愉悦。有研究者认为音乐治疗是“移情易性”的最佳手段,对音乐的体验是那些常感到苦闷、抑郁、孤独人们的良药[9]。
3、音乐养生益寿的应用原则
音乐具有养生益寿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对老年人有益,音乐养生益寿必须遵守有选择、有节制的原则。正如我国古代音乐理疗家医和所说“有选择、有节制地听音乐,有利于健康,反之,对身心有害”。研究者发现在节奏疯狂、音调怪诞、强分贝音乐下工作的摇滚乐与爵士乐的乐队,队员精神变得更加紧张不安,情绪急躁易怒;心率不齐、血压不稳和听力减退等生理功能衰弱的症状明显增多;这种高分贝音乐的影响,也使一些大学生出现了类似老年人才可能出现的听力灵敏度丧失的情形[10]。由此看来,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利于人体健康;相反,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乐队成员心情大多平稳、愉快、健康,很少患病,所以从医疗和保健的角度来看音乐是需要选择的,古典音乐是有益于老年人保健的。另外,还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选择恰当的音乐[11],因为音乐对不同年龄段人的养生意义是不同,胎教音乐对胎儿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优美的旋律直接作用于胎儿,使之气血协调,作用于胎儿肾气,使之固藏;另一方面,通过对母体气血、肾中精气的调和作用,进而有益于胎儿的发育。少儿音乐主要是通过和谐的旋律,使之气血调和、肾气密固,有益于开发智力,健康发育。老年人由于对音乐中的情感有较深的体会,故音乐不仅能直接作用于老人的气血,而且可以通过情感的调理、使情操升华,促使心身两方面平衡,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此外,音乐养生益寿要把握适度的原则,孔子提倡中庸之道,认为任何事情都不能太过与不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和”即适度,无过与不及,恰到好处,尤其是喜怒哀乐等情绪,应“中节”有和。故《乐记·魏文侯篇》云:“淫于色而害于德。”过激的音乐是不利于心身健康、心性修养的”。
4、养生益寿的音乐曲调选择
一首抒情、柔和、优美的音乐,能使人身心平静、舒畅;一首悲伤的音乐,能使人伤感。轻快、明朗的大调式音乐常使人愉快,沉缓、暗淡的小调式音乐常令人忧伤,据此音乐有快乐的和悲伤的特征类型。根据音乐既是情志的产物,反过来音乐又可影响人情志的原理,一方面可通过“以情胜情”来调节情志,即利用一种情绪的音乐去克服或纠正另一种偏胜的情绪[12]。比如当情绪低落时可以选择欢乐、活泼、昂扬的音乐:如广东小调《步步高》、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等。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疏导的原理,即利用一种情绪的音乐来帮助同一种偏胜情绪的宣泄,例如当人悲伤时,可以选择较舒缓、暗淡的音乐,如《二泉映月》、德彪西的《月光》以及一些轻音乐等,以此来达到情志的改善与和谐。
传统医学还发现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各有不同的医疗效果[13],如宫、徵调式色彩较明快、一般给人高兴,欢乐之感;羽、角调式较暗淡,一般给人舒缓,平和或迟郁的感觉;商调式而介乎两者之间,兼有两者之长。显然不同的音乐对五脏的作用是不同的,凡欢快明朗,轻松活泼,节奏较快的乐曲对心脏大有好处;高亢悲壮,雄劲有力的曲调对肺部十分有益;凡悠扬沉静,淳厚庄重的曲调对脾胃极为有用;柔和细腻,亲切甜蜜的曲调对肝胆很是有利;清幽纯澈,哀怨凄凉的乐曲时肾脏较为适宜[14]。中医心理学充分利用五音(宫商角徵羽)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关系来调节人们的情绪,例如,对平素肝阳偏亢,有肝风内动的老年人,可以让其多听商音,肝属木、商音属于金,金克木,就能起到平肝阳,熄风的作用。又如当人们悲哀伤心过重时,易耗伤肾阴,可选用激奋向上、铿锵有力的乐曲加以调节,多用徵调式和宫调式,以消除此种消极情绪。根据五行生克理论, 台湾风潮公司推出了一套《中国实用治疗音乐系列》,包括《金乐》《木乐》《水乐》《火乐》和《土乐》[15]。
音乐养生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既是一种实用的音乐活动,又是一种有效的养生治疗方法。这种治疗的灵活性、选择性较大,需要根据每个人的经历、音乐修养、审美能力和不同病情选择适宜的乐曲[16];要在音乐治疗师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参与性或感受性的音乐疗法,这样才会取得较好的音乐养生效果。
总之,音乐对人体的调节是多方面的,它最终使人们的身心两方面处于和谐的状态,而和谐、动态的平衡是生命长寿最重要的原则。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传达信息,用音乐鼓舞斗志,用音乐愉悦生活。今天,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借助这种高雅艺术形式去争取长寿,使更多的人受益。
【参考文献】
[1]钱学森,马永兴,俞卓伟.现代衰老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
[2]王福彦.祖国医学中的疾病预防与保健思想[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4):357.
[3]李盛仙.名人与音乐健身[J].现代养生,2004,1:22.
[4]蒋聪.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音乐心理教育与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7(4):73.
[5]王米渠,谭从娥,李世通.乐以忘忧不知老-《乐记》健康心身观[J].家庭中医药,2008,15(5):47.
[6]高媛.谈谈神奇的音乐疗法[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8,8:63.
[7]张勇.浅谈心理音乐减压的方法[J].中外健康文摘(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2):161.
[8]李哲,汤永隆,钟 俊.音乐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3):84.
[9]周为民.歌唱疗法对老年期抑郁症干预作用的研究综述[J].中国音乐,2005,3:109.
[10]季锡林.古典音乐有益健康[J].知识就是力量,1995,2(10):27.
[11]冯春燕.漫谈音乐与医疗[J].人人健康, 2005,12(11):38.
[12]韩成仁.1984~1995年七情研究文献评述[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6):408.
[13]周传明.古今中外话音乐与医疗保健[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611.
[14]姚唯众,廉 杰.音乐保健操功效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7,29(2):41.
[15]岳文.疾生于内,乐疗于外――介绍风潮公司的《易经五行疗效音乐》[J].视听技术,1999,7(7):80.
[16]栾福琪,康廷国.谈音乐养生和治疗作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