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箫声》是孙文明的代表作之一。乐曲创作于1957年秋,乐曲通过模仿洞箫的音色,表达出秋高月朗、神逸致远的意境。全曲均在内弦上演奏。演奏使用虚弓、轻指及泛音替使用,再配合以洞箫的揉弦、颤音,惟妙惟肖地模拟出夜静箫声的圆润音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此曲近年来由邵琳首次搬上舞台。(虚弓,是指运弓的力度似虚非虚,轻而不浮。)
旋律在核心音调的重复、展衍性变化中形成并发展。通过运用“鱼咬尾”及“句末填充”等手法,使乐曲一气呵成,旋律连贯起伏、环环相扣。加花装饰、紧缩、扩充以及运用变宫音而引起的“离调”是使音乐获得发展的主要手法。对核心音调的加花装饰形成十六分音符音型,与八分附点节奏的动力性律动性形成对比。在第117--118两个小节中,运用休止符,使核心音调的前两个音扩充变化,具有乐曲尾声再现引子的意义。乐曲通过对核心音调向高音区的展衍性发展推向高潮。音调变化重复、动力性节奏组合的重复,显示着高潮的到来。乐曲以核心音调结束,与曲首呼应。核心音调贯穿全曲及由此体现出来的结构功能,保证了音乐的平衡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