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传唱这首《阿里山的姑娘》。提起《阿里山的姑娘》,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是一首台湾高山族情歌,这是不对的,其实,这首歌的产生地在1947年的大陆,曲作者张彻(从上海去台后定居香港的导演),词作者邓禹平(四川省三台县有名的才子)。
1947年,上海国泰电影公司导演张彻率摄制组到台湾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电影急需一首主题歌,张彻让一同前去的邓禹平写歌词。邓禹平从来没去过阿里山,他回忆以前和女友在家乡山水间嬉戏的场景才写出了这首歌。
《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歌曲与台湾有关系的是他们在当地采风用了当地土著的歌调,但词曲均以创作为主,这一创作套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让听众领略了原汁原味的台湾风情。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解放军过了大江,1949年电影拍完时,摄制组已不可能返回大陆,结果他们留在了台湾,后来成了台湾电影界的中坚力量。
《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有众多的歌唱家参与传唱,其中著名歌唱家朱逢博对该歌的传播功不可没。经过她富有创意的改编,使这首小调式的歌曲变成了大气磅礴的舞曲,而且音乐结构非常完整,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唱出了劳动人民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深厚感情。二胡曲《阿里山的姑娘》由赵国良先生改编和演奏,改编和演奏都很成功,奏出了台湾山地同胞载歌载舞的情景和高山族音乐的原生态之美,与二胡曲《阿美族舞曲》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