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女》是曹元德先生根据新疆塔吉克族音乐素材创作的,旋律优美,节奏动感强烈,是一首很受欢迎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作品。
乐曲以三部曲式写成,共分为六段,整个结构形式为凸字形,引子和尾声是两边的平台,1至4段为突出部分的主结构。引子:为散板曲式,节奏自由,06 #56 7 1几个骨干音符,在乐曲一开始就把主旋律展现在人们面前。
第一段:为2/4节拍,共24小节,其旋律特点是,每一小节的首音前都有一个八分休止。第一乐句重复出现了两次,第一遍音色明亮,表现出歌唱性的音乐特点,第二乐句在力度上有所变化,用反衬法衬托第一乐句,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第10至13这4个小节是第五乐句,所表现的手法类似第一、二乐句的排列。节奏、力度变化最明显的在24小节。这首曲子的5均为#5。
第二段:为小快板,共24小节。这个乐段写得非常有特点,第一,整个乐段就是两个乐句构成旋律,第一第二乐句分别重复奏两遍,然后两个乐句顺序出现,巧妙地运用了排列组合的结构方法,并浓缩在一个乐段中,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第二,这个乐段的节奏特点采用了切分音的方法,又区别于常见的切分形式,这里采用的是中间轻,两侧重的处理方法,动态十足。
第三乐段:很具有塔吉克舞蹈的音乐特征。在32小节中,运用了变奏的手法,使乐曲充满活力;从51至54小节,强调乐句首音的16分休止符;从55至59小节,是前面四小节的变奏,仍然把16分休止放在句首,但是音符变得密集,突出了32分音符的音头;60至63小节与64至67小节,又是一个对比鲜明的排比句,动机和主音完全一样;而后四小节加入了变奏的衬托性音符,同时用连弓拉奏十六分音符,使人产生一边吟唱,一边起舞,身影摇弋的感觉,这不能不说是作曲家灵感迸发与生活积累的有机结合所带来的艺术结晶。由此可以看出,乐曲的结构十分规整,一层层排比;一层层递进;一层层展现,这在其他乐曲中是十分罕见的表现手法。
第四段至尾声:我们可以理解为采取写实手法描绘的一组镜头——暮色将至,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人们慢慢地收拢羊群。音乐节奏舒缓,你仿佛看到,绿色的草原、雪白的羊群、远处的雪山,美貌的少女骑在马上,朝着家的方向,缓缓地行进,只有牧羊犬,尽责地在羊群的周围跑来跑去,警惕地守护着。太阳落山了,羊群从人们的视线中逝去,消失在暮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