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颙(377年—441年),字仲若,晋代著名的雕塑家、诗文家、音乐家。与嵇康是同乡,都是谯郡銍县(今安徽宿县)人。其父戴逵是晋代有名的学者、书画家、雕刻家、音乐家,塑铸佛像最为有名,曾拒为王门伶人,为世人所称道。
戴颙以孝行著称,据《宋书·隐逸传》记载:“颙年十六,遭父忧,几于毁灭。因此长抱羸患,以父不仕,复修其业。父善琴书,颙并传之”。戴颙向父亲学会了琴艺,把父亲的艺术衣钵—书画、诗文、音乐、雕刻完全掌握了。
戴颙的哥哥戴勃也善琴,他俩继成父业,且很有创建。《宋书·隐逸传》说他们:“各造新声,勃五部,颙十五部,颙又制长弄一部,并传于世。”戴氏兄弟的创作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推陈出新,创作新声之多,在早期琴家中是罕见的。
戴颙所奏之曲“并新声变曲,其《三调游弦》、《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戴颙将传统琴曲《何尝》、《白鹄》加工修改成《清旷》一曲。所传《戴氏琴谱》4卷(今佚),是记载中最早的谱集。他还著有《逍遥论》、《月令章句》、《丧礼杂义》、《礼记中庸传》。
戴颙还具有雕塑艺术才华,当时有人铸了一尊佛像,显得面孔太瘦,后经戴颙指点,削减肩胛,方令人满意。
戴颙之父是当时之隐士,戴氏兄弟秉承父志,同隐于会稽剡县。后来戴勃病重,无钱医治,戴颙便去当了县令拿俸禄为其兄治病。戴勃死后,他也就辞官归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