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论坛 古琴新闻 古琴曲 古琴视频 古琴谱 古琴学习 古琴知识 古琴名家 古琴名曲 古琴文化 古琴厂家 古琴购买知识

古琴座谈:广陵不散

向古曲网知识中心投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知识中心 > 古琴频道 > 古琴文化 > 正文
【字体: 】  

古琴座谈:广陵不散

演奏古代作品是否应用同时代形制的乐器?

    第二件事情就是我在海外学西方音乐时,知道他们的发展很快,现代化与科技都发展得很好,尤其吹管乐器很发达。但是在音乐学院里,他们的处理方法跟现在的管弦乐团是不一样的。他们经常强调演奏中古时代、文艺复兴时代的音乐时,要用所谓authentic instruments,即当年式样的乐器。从今天的角度来说,是所谓落后的东西,那些乐器的弦容易断,声音也控制得不好。现在的管弦乐团都用钢弦,从音响的角度来看是最好的弦,从交响乐的角度,要让听众在大音乐厅里能听得到,这应该是19世纪到20世纪时发展出来的。用当时的乐器、当时的设计来演奏,有时候吹出来、拉出来,声音都不准,音准不对。这方面以小提琴作例子就很清楚,它们有Baroque violin,是用当时的羊肠弦(Gutstring),非今日的金属弦。对西方来说,音乐肯定是需要发展的,但是,它们是新旧并存的。老的东西保留原来的样子,虽然文化生态环境已经不一样了,但是他们非常尊重原来的形态及物料。声音也很重要,就是用那个时代的乐器来演奏那个时代的乐曲,非常讲究。这种角度大概1960年代至今,大概已经流行了半个世纪。

    中国从20世纪开始,一直往物质发明发展,向单线进化方向来发展。其实我不反对乐器改革,但是为什么要改,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是比较老的乐器,其实没有必要改,因为它服务的是老乐曲,没有必要在一个大的音乐厅里演奏,不需要响得很厉害。还有一个例子我要提出来,就是中乐团,他们要交响化,那乐器当然要响,在专业乐团里的乐器;是不会用传统丝弦的。但是,前几年他们搞过一个“寻找他乡的琵琶”音乐会,日本琵琶用丝弦,中国琵琶用钢弦或尼龙包钢弦。事后乐师们告诉我:“钢弦不够响亮,反而用原来的丝弦更有力、更响。”他们搞了这么多年尼龙包钢,觉得很惊讶。所以,我们要改良,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改,把制作工艺及乐器质素提高。所以,刚才李老师说,如果丝弦能提高到钢弦的水平,他就会用丝弦,我也在盼望这一天,应该是向这个方向发展的。

    郑:你刚刚提到,西方也是到了1960年才重新有一个醒悟,换句话说,西方差不多发展了150年的主流都是单线的。它发展到一个程度以后,当主流已经蔚为巨流、蔚为海洋时,就有一些人意识到历史发展可以有不同的方向。比如说现在的演奏,主要是面对大多数人的,他就不会用不响的弦。所以,我想,中国的传统乐器会不会也正在面临这种问题呢?

    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变化,有意识的变化就是揠苗助长,多数都不行。刚才提到西方乐器,它为什么会变?那是因为社会需要。现在为什么想回归?少数人的口味。其实一直都只有少数人在搞,按学术观念来看,它绝对需要存在。但是,如果这种社会文化基础已经不存在,不变就会灭绝了。为什么在中国,箜篌会灭绝、会失传?瑟会失传?失传的乐器很多种,主要原因就是它不适合社会需要。古琴如果继续不变,那一定要灭绝。如果现在我们还弹得平平淡淡,就没有人听得出你表现的是什么,只知道你是古老、高尚。然后,下次就不用听了。个人爱好一定存在,比如说现在留辫子的也有,缠小脚的也有,古代为什么好几百年都喜欢?那是因为它美啊。我们不觉得美,但古人觉得美。它是一种自然的社会发展需要,比如说西方的羽键琴变成古钢琴,古钢琴变成现代的钢琴,它是一种社会需要。如果你不变,人们不来听你的。而且,用现代钢琴演奏古代巴赫的作品,你不会觉得它不是巴赫,我用现代的乐器弹古代的曲子,也没有人说它不是古代的曲子。另外,像白居易也说过:“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爱怎样做都行。但是,古琴在古代流传,我在写《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发现在唐代社会普遍存在古琴的活动和需要,他们告别时弹琴、升官时弹琴、饮酒时弹琴、有事没事也弹琴、一个人时弹琴、很多人听时也弹琴。为什么唐代以后,弹古琴的人越来越少,其实不是听琴的人越来越少,是弹琴的人越来越少。

    唐朝是古琴发展的高峰,古琴到明清还在发展。明朝出版了很多琴谱,从谱子中我们看出它在细致深化了。例如《神奇秘谱》里的《潇湘水云》只有十段,很简短。到了《大还阁琴谱》就变成十一段,这和后来十八段的就差不多了。它是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古人的发展是为了什么?不是仅仅简简单单就可以了。比如说《流水》产生了七十二滚拂,到现在才有人反对,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还认为是了不起的艺术结晶,那时的人都弹七十二滚拂。这是艺术的积累,人们的精神需要。所以像西方的小提琴、羊肠弦也好,现在也有人在搞,但是你演出的时候,听众等于看了一次博物馆,那根本不适合更广的社会需要。

    余:我可能要解释一下,以拉胡琴为例,我拉某些乐曲时肯定要用钢弦,不可能用丝弦;某些曲则肯定要用丝弦。那么,在西方,其实不是少数人在用古乐器的,他们的观念非常清晰,不同时期的乐器,如刚才提到的古钢琴,西方一个比较好的音乐系,肯定需要古钢琴,就是很贵都要买。除了这个以外,如古键琴(Harpsichard),你听Moznrt Opera时,没有人会用钢琴,用钢琴就破坏了演奏的。这是风格的问题,而不是少数多数的问题。如古钢琴的声音太小,很多人听不见,可是它还有用。那跟恰当的风格关系密切,出来的声音不符合音乐的风格的话,人家就不来听了,这是专业水平的问题。

    李:你说的可能还是少数人,学院里的人,你看那些音乐会,有多少是用钢琴的,多少是用古钢琴的。

    余:在专业的歌剧团及古乐团时,若奏18世纪或以前的作品,是没有人用钢琴的,用钢琴就弄出大笑话了。

    郑:我认为李老师说的是一般现象,余教授说的是专业演出吧。不过,这牵涉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向题,假如我们强调的是乐器的变化,那么,我们讨论传承关系,由唐朝到现在,它的传承有没有变呢?

    李:历史是不能禁止的,除非你把它弄死了,造标本、造木乃伊。它在自然地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本站原创   文章录入:含羞草    责任编辑:剑乐 更新时间:2011/2/16 19:37:46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