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筝乐作曲、筝学研究、筝艺教育家傅明鉴,1955年2月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热爱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
傅明鉴18岁进入专业文工团担任古筝独奏兼中阮、吉它等弹拨乐演奏员,富有30年的古筝演奏、研究、教学经验。现任职于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副研究员,教授古筝、中国音乐史、音乐美学、民族音乐欣赏等专业音乐课程。
1977年,傅明鉴首次举办个人古筝音乐会,并参加过《中国古筝家演奏会》等多次大型演出。由国家级出版社先后录制发行了《月儿高—傅明鉴古筝独奏专辑》、《草魂咏—傅明鉴筝乐作品选》、《筝艺大全(五碟专集)》等CD、VCD。
傅明鉴创作的筝乐作品有《雪山欢歌》(改编)、《湘情》(作曲)、《渔舟唱晚》(古筝与女声)、《月光下的凤尾竹》(三重奏)等数十首,并广泛流传。其中《草魂咏—写白居易“草”诗意》(独奏)、《彝族舞曲》(三重奏)等主要作品多次获奖。
他出版编著有《古筝初步(上、下)》、《古筝教材》、《古筝教学讲义》、《古筝新韵(通俗筝曲35首)》、《筝艺揽韵(古筝教材)》等专著。发表有被誉为“填补了筝史研究的空白”的《金陵筝史初探》和书法研究的《八大山人书法赏析》等艺术专业论文十多篇。
傅明鉴对乐器制作改良颇有研究。1979年,他研究设计的“双弧式桥码筝”先后获得省级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在《中华乐器大典》上被誉为“是把西洋弦乐器的制作经验运用到古筝上的第一人”。
傅明鉴培养出了一批古筝新秀,在各类、各级大赛中屡屡获得最高奖次,或举办个人演奏会,因此其本人也多次获得“园丁奖”、“辅导奖”等。他曾应邀在上海、南京、香港及安徽、江苏、山东、新疆、内蒙等地区讲学和考察,举行古筝讲座、讲演会、示范讲演会等,并亲自率筝团赴洛阳、芜湖、汕头、北京等地演出或交流演出,好评如潮。经他培养的古筝师资遍及各地。
傅明鉴先后被聘为云南省首届古筝比赛评委、中国少年儿童古筝邀请赛评委、中国民族乐器(古筝、琵琶)制作大赛鉴定委员、全国古筝学术会议的组织委员和学术委员、北京古筝学会理事,南京音乐家协会表演委员会、教育委员会、考级委员会委员,古筝学会副会长,以及多个艺术社团的顾问。
鉴于他在诸多方面的显著成就,其事迹多次被《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扬州日报》等报刊杂志和电台、电视台予以报道。其个人简介被载入《东方之子》、《世界华人艺术家》等多部大型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