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用音乐来吟咏或者表现早晨,自古已有之。清晨,万物苏醒,群鸟争鸣,大自然一派生机,人们也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和劳作。艺术家热爱生活,从生活中捕捉和提取艺术的灵感。他们用特殊的音乐元素来描绘早晨的生机。人们在渺渺的乐音中,尽兴想象着晨曦微露、东方初晓的过程与意境。艺术家们用不同的方式在赞美讴歌这美好的清晨。模拟自然的声音或者音响成为音乐家创作的重要手段,他们由物而感,触景生情。作曲家运用在清晨经常听得到的声音,或者通过模拟自然中的声响,来帮助欣赏者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视觉联想,从而由此及彼联系起来。在古筝乐曲中,很多作品都歌颂了令万物苏醒、给人以新希望的早晨。有的是单个的作品,有的则是组曲中的一段。
《蜀乡风情组曲》之《晨歌》
《晨歌》是著名作曲家徐晓琳、筝家邱大成先生创编《蜀乡风情组曲》中的第一曲。该曲取材自四川山歌音调,赞美了巴蜀山水美丽的清晨。乐曲恬静淡远,以分解和弦渐渐入题,长摇技法与左手的按滑产生的音响效果犹如山乡樵夫的幽远的山歌,隐隐约约,沁人心脾。《晨歌》长摇的气息宽广,乐调清新遥远,人们透过薄薄的晨雾,仿佛看到美丽的蜀乡景色。
《巴山秀色》是一首秀色可餐的民乐合奏小品,选自《建昌月—邱大成—筝弦声以和乐》。此曲以筝组曲《蜀乡风情》中《晨歌》、《绣荷包》为素材进行重新编配,那高亢的山歌风勾划出蜀乡山水生机盎然的早晨及一派清新的景象;而四川民歌《绣荷包》那委婉乐调,则道尽巴山之无边秀色以及蜀乡少女与生俱来的款款柔情。《巴山秀色》较之《晨歌》,音乐一开始就以胡琴悠长的长弓音作为背景,民族乐队中笛、阮、罄等不同乐器丰富的音色更迭交织,乐曲表情更为丰富,作品中包含的讴歌、赞颂也更具张力。
《晨歌》引子与尾声部分均是散板,其中尾声是引子的再现。整首乐曲曲调和缓、气息宽广,少有跳跃,乐句与乐句之间较为松,然而却不散。乐曲中有樵人悠扬的山歌,又有遥远的回音。乐曲缓和,娓娓道来,巴蜀山水的秀美景色、早晨的清新和生机就这样缓缓弥漫开来,也流露出曲作者对家乡美好风景的依恋和赞美。
由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先生作曲的《云岭音画》、作曲家郑新兰与古筝演奏家刘巧君合作的《淀上组曲》等,都有早晨之境的表现。前者是作者有感中国西南地区的风物人情而作。乐曲由《晨曲》、《寨庆》、《恋歌》、《夜火》四部分连接而成,既有如歌行板的歌颂自然的抒情乐段,将人们带往西南地区的山水景貌;又有欢快热烈的表现群舞的乐段,歌颂着人们的幸福生活。作者从自然而人文,充分展现了多彩多姿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风俗画卷。这首作品在作者也就是当今古筝名家王中山先生自述,认为是自己创作技巧运用的最好的作品之一。单在第一部分《晨曲》段就已经有所表现了。该段虽然较短,技巧性却很高。乐曲在技法上运用了双指摇、左手单手泛音等,以及右手摇指作为旋律背景,左手担任快速六连音和十连音的节奏型等等。徐徐的曲调展现了西南山水早晨的秀美之景,万物在黎明到来之际苏醒,人们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后一部作品全曲分为《晨曲》、《号子》、《欢歌》三个部分。《晨曲》段舒展开阔,较为抒情,表达出作者对家乡一种柔情的依恋。引子中宽广的长摇犹如清晨出淀人们的呼喊,具有号召性。左手的历音以及马外轻刮犹如清新的晨风,将晨意刻画出来。《号子》、《欢歌》段则表现人们劳动的场景,热情的、欢快的,具有十足的生活气息。整首乐曲具有浓郁的地方音乐风格和乡土气息。(注:《淀上组曲》之《晨曲》部分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