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音乐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乐种之一,主要流传于粤东、闽南、台湾、港澳及东南亚各国潮州人居住的地方。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群众基础扎实、深厚,曲目颇为丰富。现有的乐曲就有上千首。随着历史的变迁,潮州音乐已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它是文化艺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遗产。
潮州古为“南蛮之地”,春秋时期的潮汕被称为南蛮和百粤,是古越族(闽越族)的居住地。随着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的战乱,如“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等,使中原汉人大规模迁徙南移,中原的音乐文化也随着不断的传播入潮。潮汕先民长期与中原汉人同化过程中逐渐融合到汉族这个大家庭中,加速了中原音乐文化与潮汕土著音乐文化的互相渗透和融合,并先后承受了唐宋的燕乐、法乐;宋元的南戏(戈阳、昆腔);明清的正字、潮音、西秦、外江等多种剧种的熏陶和影响,逐步形成了今天这种具有独特艺术特点和地方风格的音乐艺术。
一、潮州音乐与潮州古筝
潮州音乐种类繁多,演奏形式多样,演奏队 伍可大可小,非常灵活。按其演奏的组合形式可分为锣鼓乐、笛套古乐、弦丝乐、细乐、庙堂乐和汉调音乐等。以击鼓为指挥的打击乐和管弦乐为主合奏的称潮州大锣鼓;在潮州大锣鼓的基础上删去斗锣、苏锣等强烈而声浊的打击乐器后而派生出来的锣鼓乐称潮州小锣鼓;有以大、小唢呐或横笛、苏鼓、苏锣、月锣、亢锣和大、小为主的苏锣鼓;有以二弦、椰胡、笛仔和扬琴为主的潮州弦乐;还有以小三弦、琵琶、筝三种乐器的细乐以及庙堂音乐等等。在这诸多不同乐队的演奏形式中,古筝占有它一定的地位。
潮州筝是中国筝的一大流派,在英国出版的《辛格罗夫音乐大辞典》的“中国音乐”条中称:“中国筝北方以河南、山东学派为代表,南方主要以潮州筝学派为代表。潮州筝以其风格鲜明、色彩浓郁、曲目众多、清秀优雅、韵味悠长、音色柔和,加上演奏中变奏繁多而自成系统、别具一格。它的影响十分广泛,在福建闽南、上海、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以及越南等地都有潮州筝流传,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潮州乐曲统称为弦诗,它是潮汕民间最古老而又最普及的音乐品种,是以潮汕民间丝弦、弹拨乐器演奏古诗谱而得名。演奏时以木板击节,以富有特色的潮州二弦为领奏,伴以椰胡、秦琴、三弦、琵琶、二胡、扬琴、笛仔等。传统的弦诗乐演奏习惯是由慢至快,层层推进,即从头板开始,接以二板、拷拍、三板直至高潮急煞告终,使乐曲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富于感情内涵。潮州筝演奏的曲目均来自于潮州弦诗。
潮州弦诗乐最具有代表性的乐曲是“潮乐十大套”,即《月儿高》、《平沙落雁》、《黄鹂词》、《锦上添花》、《大八板》、《玉连环》、《凤求凰》。这些大套曲目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规格,都由“头板”、“拷拍”、“三板”三段联缀而成,每曲68 板。其演奏速度是从悠闲舒慢的节奏开始,由慢渐快,直到最后形成高潮而结束。潮州弦诗大体可分为五种不同的调式,即“轻三六”调(简称“轻六”调)、“重三六”调(简称“重六”调)、“活五”调、“反线”和“轻三重六”调等。这些名称都来自于“二四”谱。不管哪一种调式,在潮州筝的演奏上都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以要掌握潮州筝的演奏技法,必须先熟悉以上各调。
传统的弦诗乐有两种不同的记谱方式:一种是“工尺”谱;另一则是“二四”谱,传统的筝曲就是采用“二四”谱来记音的。“二四”谱即“二三四”谱的简称,它是以“二、三、四、五、六、七、八”等七个数码作记音符号,用潮州方言念读。现就“二四”谱与“工尺”谱简谱的音形排列作对比如下:
二四谱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工尺谱 |
合 |
士己 |
上 |
尺 |
工凡 |
六 |
五乙 |
简 谱 |
5 |
6 7 |
1 |
2 |
3 4 |
5 |
6 7 |
从上表可以看出,“二四”谱中“三、六”两音既要包括正音的羽、角(6 3),也要包括变音的变宫、变徵(7 4)。这是在实际演奏时轻按与重按之异而形成的。轻:表示正音;重:表示变音。轻六调即以五声音阶5 6 1 2 3 为主要音群来组成旋律,多表现欢乐、跳跃的气氛,一般着重旋律的美,如《平沙落雁》。“轻六”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抒情的,“7 4”两音仅作过渡音用;另一种是轻松活跃的,曲子基本上没有“7 、4”两音出现。重六调是以5 7 1 2 4 为主要音群来组成旋律,多表现庄重、悲愤、深沉、激昂情绪。“重六”调有三种形式,其一是“4”音较稳定;其二是“6”音多,旋律较活泼;其三是“7 ”、“4”两音不够稳定,且“6 ”、“3”两音要小心的用,如《昭君怨》、《月儿高》等,这一类在潮州音乐上最富有特点。轻、重之分是相对的,在潮州筝演奏中所用音的关系是以调式感觉为前提,两种调在潮州筝上的定弦都一样,关键在于按音的运用上。
“活五”调是在“重六”调的基础上,把“五”音滑按而形成的,它着重于音韵,如《深闺怨》。这种调与潮州语言有密切的关系, 俗称“一音数韵”。“轻三重六”调则是取“轻六”调的前半部音阶“5 6 1 ”和“重六”调的后半部音阶“2 4 5 ”,合二为一而形成的特殊音阶“5 6 1 2 4 5 ”。“反线”却是弦弓正线的反调,其音阶与“轻三重六”调一样。潮州弦诗还有其专门的术语,如催板,它是属于原曲的加花变奏,一般有“一点一”、“三点一”、“七点一”、“两点半”等若干种形式。除此之外还有“拷拍”,也称腰板,多起后半拍,俗称“鲤鱼吐气”。这些都是潮州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也正因如此,潮州筝才有别于其它流派而独具一格。
二、潮州古筝的演奏技法
潮州筝在传统的演奏形式上有独奏、重奏、合奏。潮州细乐的演奏形式就常以三弦、琵琶、筝的重奏形式出现,俗称“三弦、琵琶、筝,“一听就动情”。传统的潮州筝只有十六弦,筝体较小,后随着音乐的发展才渐渐出现有十八弦、二十一弦的筝。潮州筝是以五声音阶来定弦的,通常是把第一弦定为“5”音,在与其它乐器合奏时则定为F 调。而“活五”调则另外有两种定法:其一是移动码子, 使“工”音变为“凡”音, 传统上称为绝“工”,在筝的排列上就把原来的“5 6 1 2 3 ”变成了“5 6 1 2 4 ”;其二却是通过左手的按弦来求得的。
演奏潮州筝时要求身要平正,手臂、手腕和手指要松弛,手形要象一朵莲花倒垂的样子。潮州筝在演奏上特别注重指序,如符合“勾、托、抹、托”的称为“顺指”,不符合这规律的称为”逆指“。在演奏时如遇”逆指“出现,必须采用“大撮”或“历弦”(历音)来解决。潮州筝的演奏很忌逆指,尤其是在“催板”上、由于速度快、音符密,如不是顺指的话就很容易出现差错。在演奏潮州筝曲时,如连续出现三个相同的音符时,必须采用“反打”(先用中指“勾”弦,再用拇指“托”弦的指法),再用“飞指”(反撮)或“大撮”的指法来演奏,这是潮州筝演奏上的特色之一。
“勒弦”、“煞音”和“轮指”,这些手法亦是潮州古筝演奏上经常用的。“勒弦”除了在古筝的演奏上起着润色乐曲的作用外,主要还在于消除演奏上“逆指”的出现。“轮指”在传统的潮州古筝上一般是采用中指与大拇指交替弹弦这样的八度“轮音”,极少使用单指“轮”的。“煞音”也叫“止音”,它有两种控制方法:一种是右手在弹奏间自己控制;另一种则是右手弹奏后紧接着捂左音,其作用是乐曲的色彩发生变化,多出现在“拷拍”上,这亦是潮州古筝的特色之一。
另外,“催板”在潮州古筝的演奏上也是很有特色的。其一般以“三点一”最为常用,“三点一”就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在古筝的演奏上一般用中指弹第一音,第二、三、四音分别用“托”、“抹”、“托”或者“托”、“劈”、“托”来弹奏的。除此之外,还有“七点一”、“二点半”等等。以上这些都是潮州古筝在演奏上右手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手法。
潮州筝在演奏上左右手分工十分明确,俗话说:右手主音,左手掌韵;音务珠圆,韵求气贯,左右配合,音韵并茂。传统的潮州筝奏法,一般是由右手弹奏,左手作揉按弦来进行的。右手一般只用“大、中、食”三个手指来演奏。在这三手指当中“, 大拇指”是最主要的,几乎每一首曲子有70 %是其完成的。学过潮州筝的人都知道,右手大拇指弹及那里,用“揉、按、吟、注”等手法加以润色。也就是说,每一首筝曲的演奏,有70 %必须经过左手的加工润色来完成的,这就是潮州筝演奏上所谓精细的地方,就象潮州人泡“工夫茶”那样的考究。尤其是在演奏“重六”调和“活五”调,左手还不止作一般的润色,而常常是要求一音三韵。除此之外,潮州筝在演奏上那多样的催奏手法和双指揉按弦的弹奏技巧,都是独具一格,自成一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