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论坛 古筝新闻 古筝音乐 古筝视频 古筝乐谱 古筝教学 古筝知识 古筝名家 古筝名曲 古筝文化 古筝厂家 古筝购买

秦筝唐韵颂长安

向古曲网知识中心投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知识中心 > 古筝频道 > 古筝文化 > 正文
【字体: 】  

秦筝唐韵颂长安

    我生长在一个艺术家庭,从小在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氛围中成长,小学毕业后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周延甲、高自成先生系统学习中国古筝艺术,幸得名师点拨和指教,使我的艺术之旅一开始就步入正轨。在后来的民间艺术团、《仿唐乐舞》团、唐·燕乐研究室及西安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室的工作中,得到中国著名音乐史学家李石根先生及中国音乐学院曹正教授的长期培养和指导,更使我从音乐实践到理论研究得以全面发展。尤其是为李石根先生做助手的阶段,就为自己选定了西安古乐这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方向。

   在艺术上,我追求真实的情感和完美的境界,讲究作品的气韵和意境,注重演奏的风骨与神貌、高雅的格调和自然的音乐表现。经过几十年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我以自己典雅浓郁的演奏风格和深刻独特鲜明、细腻的音乐作品和著作,立足于秦筝演奏、教育领域。本人创作或挖掘整理并演奏的筝曲,已成为秦筝流派的代表作,并在海内外形成日益广泛的影响。

    在从事秦筝演奏、着力培养民族艺术新苗的同时,我长期坚持从事科研工作,积极建立理论体系,从而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奠定了可*而坚实的基础。多年来,我发掘整理了多部久已失传的秦筝曲谱和音响。我撰写的论文《西安古乐中的大琴》对筝谱的发现填补了音乐史中的一项空白,使学界公认了秦筝流派的存在。我发表的其他一系列音乐史、音乐教育方面的论文,也为自己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优化教学内容,我编写出多种优秀教材,将自己多年来在教学实践和表演中的体会与经验,认真总结,升华到更为理性、更为规范的乐学体系之中。例如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陕西筝曲》这部专著,收录了我的系列论文及多年来发掘整理的已经失传的秦筝谱和创作作品;由香港雨果公司、新加坡黄河公司、香港龙音公司分别以本人的代表作品《香山射鼓》做标题的三部CD专辑,都已成为国内外多所音乐院校专业教学的范本。作为以往被称作“哑巴音乐史”珍贵的音响资料,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和好评。

    我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本人在艺术学院首先开设了筝专业课,主持创建了民族器乐教研室和音乐学硕士点,我所讲授的筝专业课及民族音乐概论课深受历届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在校园、宿舍时常可以听到学生刻苦练琴和传唱课堂范唱的民歌。本人也因此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

    在教学中,我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倡导并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立新的教学规范。比如古筝教学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一对一的师徒型授课方式,其最大弊端是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教育效益的低下以及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和对比。经过反复探索与实践,本人率先成功地实施大班集体授课法,大大提高教学效益并增强了学生专业竞争意识。

    在民族音乐概论课教学中,“采风”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自1996年以来,我要求同学们在寒假深入家乡民间及民俗节日中进行采风活动,开学后,来自全国各省、地、市的同学们在课堂上汇报采风的内容和感受,再由老师引导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同学们感到收获很大,同时,这一做法打破了单一地点,单一乐种的传统采风习惯,节约了经费,丰富了内容,开阔了学生眼界,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将这种教学方法传授给青年教师,同样在其他专业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教学中,我一贯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积极响应学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倡导,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注重培育品学兼优的人才。本人尤其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自编的民族音乐教材中,重点突出本世纪爱国主义民歌的大量曲例,如《卖娃娃》、《种洋烟》、《长工苦》等,让学生了解屈辱的近代史中真实的历史写照和反帝、反封建和爱国主义民歌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们自觉的爱国主义热忱,以此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本校教学活动中和在课外社会教学中,对于一些由于家庭困难而要中断学业的学生,我不是采取资助的方式让她们再读书,而是亲自带她们去当家教,给她们传授教学方法,为她们找到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的业余工作来坚持完成学业。这么一来,使一批经济困难的学生坚持完成学业,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具备了自食其力的能力,有的甚至分配在大学任教。同学们与我结下深厚的友谊,我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强不息、顽强进取的精神和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良好、坚毅的心理素质。多年来,由于我一直坚持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并在教学和表演中取得一定成绩,曾连续数届受聘担任学校教学委员会委员,为学校教学及评估工作做出了贡献。

    除了教学、研究工作外,我还一直活跃在世界音乐表演舞台上,早在1987年我就应日本邀请演出讲学,尤其是在近几年来,我在东南亚地区的演出、交流活动广受欢迎,1995年应香港邀请参加《中国南北古筝名家音乐会》,1998年再次应香港特别行政区邀请,举办了中国演奏家系列之一的《曲云古筝演奏会》,1999年10月,香港中乐团邀请韩国、日本和中国、加拿大五位艺术家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了《筝筝2000年》音乐会,这台音乐会又于2000年9月在北京音乐厅举行。在演出的同时,京都艺术学院、香港演艺学院及国内多所音乐学院都曾邀请我讲学、交流。每到一处,媒体纷纷采访,如香港大公报、明报等都曾做过专题报导,给予我较高的评价。

    我创作并演奏的作品《香山射鼓》曾获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优秀奖,并获《山城杯》民族乐器大赛优秀作品奖,1997年该作品又获《中国大风杯古筝邀请赛》优秀教师奖。

    本人历来主张中国音乐艺术及教育要有中国特色,要建立和完善中国音乐的理论教育体系。中国音乐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通才与专业兼备、品德高尚的人才。音乐是时间艺术,其研究、评论、创作无不是围绕音乐音响而进行的。我认为,一个音乐理论家、批评家首先应是一个来自实践的艺术家,其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乐谱、论文、评论主张只有和最为重要的以频率音响符号为载体的音乐音响的实践、研究相结合,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理论家、教育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工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来我为光大秦筝艺术付出了青春和汗水,我的艺术活动和成就得到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赞誉。北京大学阴法鲁教授听了我弹唱的古代诗词后说:“这才是华夏之正声。”陕西省音乐研究所研究员李皓宇先生撰文:“曲云同志对西安古乐中的散词《柳含烟》这一曲牌的译谱,并配以晚唐毛文锡的同名词,经她演唱,真乃贴切入微、情绪、结构、韵律的完善无剔,尤如浑然一体的精品,在散解失落了千年之后,却在今日勾斗连抱,珠联璧合,即令这是一种巧合,而巧合到如此境地的客观事实本身,就意味着已往的辉煌成就中尚蕴藏着许多还未被我们发现和认识的东西,极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据此便足以使人从逻辑上把西安古乐和唐宋词调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了。”中央音乐学院曹正教授评论说:“她的表演儒雅大方,端庄洒脱,含蓄内在,朴实无华,曲入云霄,名副其实。”

    对于这些评价和赞誉,我都作为向新的艺术高峰攀登的动力,我不喜欢夸夸其谈,我愿把自己对艺术的终生追求,融入自己对教育和艺术事业的责任心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之中。如果说一定有什么治学格言的话,我坚信:“对艺术的探索,尤如一个矿工,在不停地挖掘,挖出来的大多都是泥土和煤,但也有金子。”

    作者简介:曲云,女,汉族,1946年5月生于西安,九三学社社员。山东省平度市人。1970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专业,本科学历。现在陕西师大艺术学院音乐系从事筝专业及民族音乐学教学、研究工作,1997年晋升为教授。现任陕西省秦筝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古筝研究会理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

本站原创   文章录入:含羞草    责任编辑:剑乐 更新时间:2011/1/8 13:01:27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