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艺术是以二胡特有的音色为载体来刻画人物、叙事、绘景和抒情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只注重二胡的发音而忽略了其真正的艺术表现,忽略音色与各种不同情感、情绪、情景之间的关系。因此,如何合理运用二胡演奏的技术技巧,恰如其分地表现音乐,是二胡演奏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音色库的建立
在电子音乐中,所谓音色库(采样库)实际上是多种音色的集合,这些音色包括各种乐器的演奏,各种人声的演唱、念白,以及各种自然、人造声音的录音。总之,就是人类所能听到和创造出来的各种声音。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对“音色”这样解释:“不同乐器或人声器官所发出同一高度的音,仍各有其特色。这种区别就在于他们的音色不同,亦称音品或音质。不同的音色决定于泛音的数目和他们的相对强度如何。乐器的不同质料和结构形制能产生不同的泛音,甚至同一乐器,各音区产生的泛音也不相同。”
这里的“音色库”,“音色”又叫“音质”。“音”即“乐音”;“色”即颜色、色彩等;“质”即是质量、质地等;“库”即是“仓库”,就是说音色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多种音色的集合”。
二胡的音色可分为“主观音色”和“客观音色”。
①主观音色,是指二胡本身发出的声音音色。就二胡而言,主要是从乐器的材质、形制和音区来区分音色。由于材质、形制、音区、产地等的不同,二胡的音色也各有不同,这种音色是不能改变的,也就是音色“因二胡而异”。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属于二胡的本质音色,所以主观音色具有共性。
②客观音色,是演奏者通过对音乐的理解,运用不同的演奏手法,选择采取不同的音色对音乐各个部分进行的诠释,使二胡音色“因人而异”“因乐曲而异”“因旋律的发展而异”,所以客观音色具有个性特点。
二胡演奏者要多听,不仅听一首作品或是一个人的演奏,而应多涉猎其他作品,包括各种乐器各种人声、多种演奏版本、各种音乐形式等。同时也可以借鉴小提琴音色的细腻、动人;收录大提琴的浑厚、优雅;吸纳古琴的沉稳、苍劲;还可以把诗词、绘画的意境以及人说话的抑扬顿挫、歌唱情绪的宣泄运用进来。
二、音色库的优化
“多听”可以丰富“音色库”,而“多辨”的过程就是要优化“音色库”,使人建立良好的内心听觉。“辨”就是“分辨、辨别”,具有挑选的意思。通过“多辨”可以挑选出适合二胡演奏的多种音色,或者是根据作品的音乐需要挑选适合的音色。好的音色应是“饱满、结实、响亮、纯净”的,还应该是“松弛、均衡、甜美,富有内在力量”的,简单地说就是要“好听”。
选择之后,就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多联想”是演奏者对声音质地的审美感觉,它是对二胡声音的一种想象方式。通过“多联想”可以合理地选择出适合作品的音色,从而为演奏打下良好的音色基础,也为作品打下鲜明的个性烙印。
1.乐器音色的选择
作品《闲居吟》,音色中蕴含着类似古琴的音色;《草原新牧民》反映的是草原的景象,首选最具有草原特色的马头琴的音色;《弹乐》具有浓郁的苏州评弹的特征而模仿三弦的音色;《江河水》移植于管子曲,可以选择像管子那种厚重、深沉的浓郁音色来表现。
2.人声的选择
《红梅随想曲》采用了歌剧《江姐》中的部分唱腔。《洪湖人民的心愿》采用了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部分唱腔。歌剧中的人声就成为了该作品音色的主角;《长城随想曲》运用了大量的戏剧音乐,所以戏剧唱腔以及京胡、京二胡的音色首先排列了出来;《兰花花叙事曲》是在陕北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因此其中的部分音乐可以选择陕北民歌的高亢嘹亮、委婉动人的民歌音色。
3.其他艺术门类的音色
众所周知,好的演奏,可以随时让人跟着演奏者的感觉走,令人感受到一些纷繁的色彩。比如二胡曲《月夜》就给人一种银色月光的细腻感;《春诗》则让人联想到春天来临之后的繁荣景象……除此之外,在演奏的过程中,还可以经常有诗歌的体会,比如《月夜》就能够让人联想到许多诗歌。
“多联想”后就要“多分析”“多模仿”“多实践”。这里以《兰花花》为例。
《兰花花叙事曲》是以刻画人物以及叙事的方式进行创作的。作品通过兰花花这样一个美丽、善良、天真、淳朴的农村姑娘的典型形象,展现兰花花向封建势力抗争的坚强性格。作品中包括引子和尾声在内共有五段,由于乐曲的每段都有小标题,所以对音乐的理解就更加容易。
第一段“兰花花好”描写了兰花花的美好形象,一方面是歌唱性的兰花花主题,音色朴实无华、发音通透,宛如赞美的歌声在远处回荡。这段运弓要求舒展、流畅,弓弦之间的压力不能太大,左手触弦要求准确,揉弦要轻盈、圆润、速度适中;另一方面是活泼的兰花花的形象塑造,热情开朗、无忧无虑、天真淳朴,其中抛弓的运用更是显示了主人公的活泼形象。
第二段“抬进周家”。这段表现的是主人公由于封建包办婚姻而嫁进周家地主老财被花轿抬进周家的一幕。其中悲愤的过渡段表现了突如其来的厄运降临在一个纯洁无暇的少女身上,犹如激流崩舟、五雷轰顶,惊变的悲泣、痛切、愤懑之情,音色要求刚劲、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抬进周家”刻画了兰花花被逼“抬进周家”的悲伤和诉怨,揭示了兰花花的愁苦、委屈、凄楚、木然的心态。刚开始力度要轻,如兰花花的抽泣声,随着力度的不断增强,音乐表现近似哭腔,以刻画兰花花伤心欲绝的痛切心态,这是人物内心变化的写照,只有逼真才令人感动。
第三段“出逃”。该段以“摇板”的形式刻画了兰花花“出逃”的情节。该段充分展示了颤音、揉弦、快弓、砍弓以及各种弓法的快速转换,以紧拉慢唱的形式展现了兰花花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兰花花只身逃出虎口、前途未卜、紧张惶恐的心绪,以及兰花花最后的挣扎与呼唤。
“尾声”再现了兰花花的主题,这时二胡以徐缓柔和的音色表现变化的主题旋律。最后以淡泊沉郁的音色再现主题,给人无限遐想。
分析之后,就是多听、多模仿,然后在练习过程中多实践,再多联想。当演奏者能够把自己心中的音乐语调、语气自然地流露出来,演奏的音乐就是被注入了表情与生命。可见,对二胡音色的合理运用,就是要建立在“胸有成竹”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地表现作品。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
[2]赵寒阳著.通向二胡演奏家.
[3]张慧元著.全国二胡业余考级作品集诠释.
[4]俞子正.声乐音色库的合理运用.黄钟[J].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