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字温如,出生于1901年2月28日。回族,北京人。京剧老生,曾任北京京剧团团长。
马连良8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学艺。他原宗谭(鑫培),早年曾受萧长华、蔡荣桂的悉心教导,倒仓后以贾洪林为依归,在做、念、武打等方面刻苦自砺,并采取贾洪林低、柔、巧、俏的唱腔和唱法,后又师事孙菊仙、刘景然,嗓音恢复后又吸收刘鸿升、高庆奎的唱法,同时大量观摩余叔岩的演唱艺术,多方面的艺术营养丰富了他的表现能力与方法。
他虽采众家之长,却决不停留在摹学具体演唱技艺的水平上,而是通过自己的消化与理解,提取各家的神韵,使一腔字,一招一式,都显示出自己鲜明的特色。不仅演出新编马派剧目时如此,即使一般的老生传统剧目,凡经他演出,也必然呈现出马派的风格。马连良严肃对待自己的艺术,力图精益求精、面面俱到。
马连良成名于20年代,享誉数十年不衰。其演剧态度严肃,做派潇洒飘逸,唱腔甜润舒畅,重视角色相互合作,并对京剧生角传统技艺作了较大改革,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马派”,是继余叔岩之后京剧老生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他在师法众多前辈艺人的基础上,独出心裁,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完整表演体系,“美”是它的核心。
他勇于改革,善于创新,除不断新编剧目,并将传统剧目增益首尾,使之成为情节完整的单本戏,以及表演、唱念的不断出新之外,还体现在服装道具及舞台的美化方面。他设计使用了《甘露寺》中乔玄的花相貂、缃色蟒,《三顾茅庐》中诸葛亮的花鹤氅,《失印救火》中永乐帝的箭衣蟒,《临潼山》中李渊的龙虎靠与方旗靠等,并创造了改革髯口“二涛”。又十分精细地注意舞台上色彩的协调,他所用的武梁祠石刻图案守旧,增加了舞台古典美的意境。
马连良早年演出剧目多为由做、念为主的折子戏加首尾而成的本戏,如《清官册》、《一捧雪》、《清风亭》、《四进士》等,中年时代表性剧目有《串龙珠》、《十老安刘》等。《甘露寺》中乔玄、《借东风》中诸葛亮的唱段经他加工,风靡一时。解放后,他与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等改编秦腔《赵氏孤儿》为京剧演出,获得好评。常演剧目编为《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所演《借东风》、《铡美案》已摄成影片。
马连良的戏路极宽,属于马派的传统剧目尤多,《甘露寺》、《群英会·借东风》、《清官册》、《一捧雪》、《九更天》、《四进士》、《梅龙镇》、《御碑亭》、《十道本》、《坐楼杀惜》、《清风亭》、《三娘教子》、《三字经》、《汾河湾》、《武家坡》、《桑园会》、《范仲禹》、《白蟒台》、《火牛阵》、《胭脂宝褶》、《焚绵山》、《渭水河》、《状元谱》、《断臂说书》、《宝莲灯》、《珠帘寨》、《铁莲花》、《打严嵩》、《广泰庄》、《三顾茅庐》、《法门寺》、《打登州》、《南阳关》、《定军山》、《阳平关》等。非马派剧目而能唱出马派特色的如《失街亭、空绒计、斩马谡》、《辕门斩子》、《捉放曹》、《乌盆记》、《骂曹》、《四郎探母》、《连营寨》等。
马派弟子和私淑者很多,较著名的有言少朋、周啸天、王和霖、梁益鸣、迟金声、张学津、冯志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