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 越剧名家 黄梅戏名家 豫剧名家 昆曲名家

“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梅兰芳

向古曲网知识中心投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知识中心 > 戏曲频道 > 戏曲名家 > 京剧名家 > 正文
【字体: 】  

[组图]“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梅兰芳

    梅兰芳,原名润,字畹华、浣华,号鹤鸣,乳名群儿,斋名缀玉轩,别署缀玉轩主人。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幼从吴菱仙习青衣,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当年秋,喜连成班主叶春善带领科班在吉林演出,给他更名“梅兰芳”。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
 
    1914年,他再次到上海,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回京后,他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同年,他与王蕙芳师事陈德霖,是“老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徒弟,因此学的最多,陈德霖还曾陪梅兰芳演出过《金山寺》、《风筝误》等戏。

    1916年,他第三次到上海,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梅兰芳创立的“梅派”艺术体系,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和剧目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丰富的不断创造和发展,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成为旦行中影响极其深远的流派。
   
    1921年,他编演新戏《霸王别姬》。1922年主持承华社。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50年,他回北京定居。

    他的嗓音高宽清亮,圆润甜脆俱备,音域宽广,音色极其纯净饱满。由于养到功深,已臻炉火纯青的境界,故其唱工从不矜才使气,始终保持平静从容的气度,从而高音宽圆,低音坚实,到晚年仅音高稍有变化,依然珠圆玉润,无一句有气馁音懈之处。他精通音律,吐字讲究五音、四声、尖团,而不拘泥。发声善用共鸣,无论何种音韵的字都能使之如莺声圆啭。

    他的演唱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原则,具有端庄娴雅的古典美,平和中正,恰到好处,处处出自天然,全无人为斧凿痕迹,在表面规矩平淡之中显现出深沉含蓄的内在魅力。他的唱、做完全由传统中来,无一腔一式无来历,但又无一腔一式照搬传统,故能使人耳目全新而毫无刺耳棘目之感。看上去似无明显特色,实即梅派艺术的特色。

    他的唱基本宗陈德霖与时小福,在早期的唱腔中可窥见陈德霖与时小福的影响,尚不免有见棱见角、过于方正之处。后来吸收了王瑶卿之长,尽管行腔层次分明而已无顿挫痕迹,尾音虽仍有重落之处,却自然大方,一无懈滞,已完全化为梅腔,其“化”的方式并非仅仅磨去棱角,舍弃方正,而是以梅氏自己的润腔方式和行腔规律将它化为具有从容含蓄的梅派韵味的唱腔。润腔时,他从不用任何加“花”的手段如颤音、滑音和装饰音,亦不行险腔、怪腔,只以传统的方式唱出与别人截然不同的优美旋律,也不强调使用闪、垛、拖、顿等讨俏的技法而使之自然顺畅流利。

    他还结合表达人物感情和剧目内容的需要设计了大量新的唱法,如《春秋配》中采用的南梆子加哭头,以及《太真外传》中由西皮倒板转慢三眼,南梆子转快流水、转反四平调等等,因衔接处天衣无缝,听来只觉和谐圆润,有宛如本来就应如此的感觉。因唱腔的平易无奇,他的许多著名唱段特别是《四郎探母》、《女起解》、《玉堂春》等旦行各派共有的剧目中的唱腔,不径而走,得到最大程度的普及。

    梅兰芳的念白富于情感,人物个性鲜明,中年以后,湖广韵、尖团字的运用臻于化境,完全成为艺术化了的生活语言,毫无刻意求工的感觉,其韵白以《汾河湾》、《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奇双会》等剧为代表,京白以《穆柯寨》、《能仁寺》、《四郎探母》等剧为代表,适度、自然、甜美,且处处顾及人物身分和剧情,并与身、手、步法、面部表情融为一体。

    他的做工与身段经多年琢磨加工,做到了精美绝伦,总体上突出一个“圆”字,不仅背影都有“戏”,即使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他的表演都能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他化用了大量昆曲的表情、身段与步法来充实京剧的舞台表现能力,如《贵妃醉酒》、《宇宙锋》、《生死恨》等剧就借鉴了昆剧《瑶台》、《思凡》、《刺虎》的表演,而有点睛之妙,尤其能将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极其准确、细致地体现出来,如《霸王别姬》、《宇宙锋》、《奇双会》等剧,均有所饰人物努力压抑内心的悲伤忧虑而强作镇定或故作欢颜的情节,他的表演恰如其分,无懈可击且蕴含激情,不仅观者受到强烈的感染,甚至同台演员都受到震撼而情不自已。

    在集中各种表演技巧塑造人物的同时,他又能“惜墨如金”:如眼神,在关键时目光一放倍增神采,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水袖,他的水袖功夫极好,却从不滥用,总是以最简捷的方式做出最精炼的动作,如《宇宙锋》中的几次摔袖,有刀斩斧截的力量,决不花梢,对于衬托赵女破釜沉舟的决心是最好的烘托。

    在舞蹈方面,他编演的剧目有许多是歌舞并重的,各自有不同的创造,如羽舞(《西施》)、绸舞(《天女散花》)、盘舞(《太真外传》)、拂尘舞(《洛神》)、镰舞(《黛玉葬花》)、剑舞(《霸王别姬》)、袖舞(《嫦娥奔月》)、丝纶舞(《廉锦枫》)等,一方面化自昆曲的舞蹈身段,一方面提炼自生活,如《俊袭人》中的扑萤舞,就完全用低架子持扇作舞,以示与扑蝶的不同。他所编演的新戏及传统剧目中,有经常、大量的露手表演,手势的运用精致、优美,富变化,亦是他表演的特色之一。

    他的武功极有根底,又曾习跷工,步法准确而且轻盈迅捷,开打干净漂亮,又于武打中融入舞蹈,所以匀净婀娜,美而且帅。他的全部表演与唱腔都精雕细刻,不断改进,删繁就简。去冗存菁,因此一个剧目每次演出都常有细节的不同,能够日臻完美;以高度的形式美陶醉观众。

    梅兰芳还在服装、扮相方面开辟了旦角艺术的新的领域。他参考古代仕女画及神像雕塑首创古装头画与古装裙服,使古老的戏剧舞台上出现了新的形象。又首先在伴奏中加入二胡,丰富了京剧音乐的表现力。他毕生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成为京剧旦行艺术继往开来的巨匠,从而拥有最大数量的观众和追随者。

    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同时,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担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他的代表曲目有:梅派名剧《木兰从军》、《凤还巢》、《红线盗盒》、《麻姑献寿》、《上元夫人》、《千金一笑》、《抗金兵》、《春灯谜》和晚年编演的《穆桂英挂帅》等;时装戏有《一缕麻》、《邓霞姑》、《孽海波澜》、《宦海潮》等;传统戏则有《桑园会》、《战蒲关》、《游龙戏凤》、《回荆州》、《别宫》、《祭江》、《彩楼配》、《三击掌》、《探寒窑》、《武家坡》、《大登殿》、《二进宫》、《三娘教子》、《汾河湾》、《南天门》、《穆柯寨》、《穆天王》、《樊江关》、《虹霓关》、《五花洞》、《武昭关》、《御碑亭》、《芦花河》、《审头刺汤》、《打鱼杀家》、《二堂舍子》等。他在昆曲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诣,所演昆剧和吹腔戏也都具梅派风格,常演的有《金山寺》、《断桥》、《思凡》、《春香闹学》、《游园惊梦》、《佳期拷红》、《刺虎》、《奇双会》等。

    梅兰芳的弟子及梅派传人多达100多人,主要有:程砚秋、魏莲芳、李世芳、刘元彤、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云、罗蕙兰、顾正秋、杨荣环、梅葆玖、沈小梅、陈正薇、杨秋玲、张春秋、李玉芙、李炳淑、夏慧华、李经文、杨葆荣、李胜素、董圆圆、魏海敏、张晶、梁维玲、李洁、王艳、郭睿玥、张馨月等。

 

本站原创   文章录入:蒙蒙    责任编辑:蒙蒙 更新时间:2007/4/15 9:13:51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