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 越剧名家 黄梅戏名家 豫剧名家 昆曲名家

“新谭派”谭富英

向古曲网知识中心投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知识中心 > 戏曲频道 > 戏曲名家 > 京剧名家 > 正文
【字体: 】  

[组图]“新谭派”谭富英

    谭富英,谱名豫升,小名升格,祖籍湖北江夏(今武昌),1906年出生于北京。

    谭富英出身于京剧世家,系谭鑫培之孙,谭小培之子。他自幼耳濡目染,深受其父辈影响。12岁入富连成科班,向萧长华、王喜秀、雷喜福等学艺,工老生。坐科六年,在严师督导之下,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底。擅长靠把戏,后又在其父谭小培和老师余叔岩的教导下继承“谭派”和“余派”风格,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酣畅流漓,朴实大方,技艺大进,。他先与王蕙芳、徐碧云搭班,后又到上海与荀慧生合作,并先后与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等人合作演出多年。在上海天蟾舞台与雪艳琴合作演出并合拍电影《四郎探母》,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完整情节的京剧电影艺术片,公开放映于1935年。

  谭富英擅演谭门本派剧目,既以唱功取胜又以武功见长,比如《空城计》、《捉放曹》、《鼎盛春秋》、《晋楚交兵》、《南阳关》、《珠帘寨》、《定军山》、《战太平》都是很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剧目。解放后他主持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将相和》,与裘盛戎密切合作,成功演出,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奖。他与张君秋、裘盛戎合演的《大、探、二》堪称绝唱。1956年与马连良、萧长华、叶盛兰、裘盛戎、袁世海诸位艺术家珠联璧合,携手合拍京剧艺术影片《群英会》、《借东风》,为京剧艺术宝库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轰动一时。建国十周年,他又与马连良、叶盛兰、李少春、袁世海、裘盛戎、李和曾合作演出新编剧目《赤壁之战》(饰刘备),大获成功。他和马连良合作演出的《十道本》二人相得益彰,观众叹为观止。

    谭富英的嗓音清亮甜脆,吐字行腔不过分雕琢,不追求花哨,用气充实,行腔一气呵成,听来情绪饱满,痛快淋漓,他的演唱被人们称为“新谭派”。他在逐步完善自己的演唱风格后,进入艺术上的成熟之境。因他在幼年学过武生,所以在武功和身段动作上颇为灵巧、利索。他的身段表演洒脱大方,英气逼人,最擅演正气凛然的刚烈人物;他的唱腔简洁、明快、洗炼,朴实自然,不刻意求工而韵味醇厚,形成他独有的艺术风格。

    他将程式化的表演运用得不露痕迹而入于化境,如《群英会》中的鲁肃,他表演得朴实憨厚,略带一点傻气,衬托出周瑜、黄盖、诸葛亮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场上气氛活跃,谭富英的表演起了关键作用。在《空城计》中他扮演诸葛亮,除了表现出睿智和凝重外更显示出人物鞠躬尽瘁的精神面貌,动人心肺。在《将相和》中,他突出了蔺相如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本色和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特别是他演出的《定军山》一剧,不仅唱工惊人,他那稳练的靠功和刀花动作,干净利落,引入入胜,把一个老当益壮的黄忠形象,演得活龙活现。

    他的艺术风格特色形成与其精神气质密切相关,在舞台上有一股咄咄逼人的英气,横刀挺枪、双目如炬,转而引吭一歌,群情振奋。他的风貌给广大观众以深刻的艺术回味,迷倒了不知多少知音。由于他在艺术上唱做兼能,文武具备,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即已享名,是继马连良之后,成就显著、舞台生涯最长的“四大须生”之一。

    他擅长的剧目有《失空斩》、《战太平》、《定军山》、《桑园寄子》、《奇冤报》、《击鼓骂曹》、《洪羊洞》、《搜孤救孤》、《四郎探母》、《桑园会》、《珠帘寨》、《打棍出箱》、《御碑亭》、《群英会》等。

    新中国建立后,他担任北京京剧团(现北京京剧院)副团长,与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合作,排演了《秦香莲》、《赵氏孤儿》、《群英会》、《将相和》等剧。在这些新排剧目中,从表演到唱腔,从音乐到服装、道具,进行了全面改革,使舞台演出焕然一新。他的学生有高宝贤、孙岳、李崇善及其子谭元寿等。

  

本站原创   文章录入:蒙蒙    责任编辑:蒙蒙 更新时间:2007/4/15 9:54:29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