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产生于南宋建炎年间,当时称为“吴歌”,描写人民大众为生活所逼,在异乡的飘泊流离,后为苏南说唱音乐“弹词”所吸收,称为“山歌调”。
长期以来,由于宋人话本《冯玉梅团圆》和明代冯梦龙所编《警世通言》第12卷《范鳅儿双镜团圆》中说它是一首“吴歌”,故该首民歌以此为出处的说法也就被广泛引用。钱仁康教授根据自己近期的研究,明确提出,刊载《冯玉梅团圆》的《京本通俗小说》是一本抄袭和篡改冯梦龙的伪书。真正现存宋人著作中提到这首民歌的是赵彦卫的《云麓漫钞》和杨万里的《诚斋集》,前者引当时“吴中舟师之歌”曰:“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后者引了两段丹阳舟人及纤夫之歌:“张哥哥,李哥哥,大家着力一齐拖;一休休,二休休,月子弯弯照九州”。钱先生依据充分的资料证明,后人见到的完整的四句词,是明清时代著录里出现的,如“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等等。
《月子弯弯照九州》的曲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苏南“山歌调”、“评弹”和苏剧“山歌调”,它们的旋律轮廓基本相同,只是行腔、装饰略有差别;苏南“山歌调”,羽调式,四句旋律的结束音分别是Mi(3)、La(6)、Do(1)、La(6)。另一种则是民间小调,即《孟姜女》、《唱春调》和扬剧《梳妆台》等,它也是四句,四句旋律的结束音分别是Re(2)、Sol(5)、La(6)、Sol(5),由羽调式嬗变为徵调式。由于20世纪以来很多民歌选本多采用了后者,特别是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传播,使它有了更大的社会影响。但苏南“山歌调”作为古代“舟师”、“纤夫”的劳作之歌,其音乐个性既具“吴歌”柔婉之风,又饱含着劳动歌曲的内在力度,自有它难以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感人至深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