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绛州》是一首山西民间小调。绛州在晋东南,今称“新绛”,古代这里是经济文化的繁荣地区,“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出于此地。
《走绛州》又名《一根扁担》,两个曲名各有其特殊含义。“走绛州”在某种意义上与“走西口”、“跑四川”、“上扬州”相近,都反映了人们为求得生存、发展而远走他乡的一种生活方式。其中,“走西口”偏于表现家庭的分离和亲人思盼之情;而“上扬州”、“跑四川”则因为变成了风俗活动中的演唱节目而渗入了一些戏剧因素,《走绛州》属于后一类。
“一根扁担”既源于首句唱词,又抓住了一个富于动感的音乐形象,所以,更为传唱者喜欢。而且,“挑”担与“走”绛州相互呼应,有如“挑起担子下酉州”(四川:《黄杨扁担》)一样,“挑”是贯穿性的劳动动作,“走”是对一种新生活的向往。所以,这类民歌除了较强的节奏性外,还洋溢着一种乐观、自豪的情绪。
请注意,它从一开始,就把扁担放在核心位置上,大加渲染。首句唱词中的“软溜溜”,接着又在下句被重叠使用,如此简括的两笔,一个挑担前行、扁担在肩上晃悠闪动的挑夫形象便跃然纸上。也许,歌者觉得这还不足,故在“挑起扁担下绛州”后,再度出现了“杨柳青,花儿红,兹格兹格察啦啦嘣”这样的衬句,首句写的是扁担的晃动,这里写的是它的声音,达到了“声貌并见”之境,鲜明的音乐形象脱颖而出。
在曲调方面,从开始的具有跳跃性的八分附点音型,到〓〓的贯穿运用,准确地抓住了挑担的基本律动形态,乐旨的凝练、乐情的贯通、挑夫的神采,尽在音符的跃动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