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陕北民歌的《东方红》,传唱了59年,传唱了几代人,唱红了全中国。但在它久唱不衰的背后,却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耳熟能详的《东方红》出自陕北歌手李有源,而事实上原创作者却另有其人。这位默默无闻客死西安的词作者,没有随着颂歌的唱红让人熟知,反而因此遭受了牢狱之灾。
清晨抬粪,李有源一气唱出《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歌颂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革命颂歌,从它诞生到现在,已经传唱了近60年。众所周知:这首歌的词作者,多年来都是署名李有源。曲调是陕北民歌,解放初期,《东方红》的词作者署名为李增正(李有源的侄子)(1956年2月由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编辑,北京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革命民歌选》第1页目录中还标明《东方红》 (陕北民歌,李增正作词)。1952年,陕西省召开文艺创作者代表大会,当时佳县代表李有源在会上做了“我是怎样编写《东方红》的”发言,受到与会者的广泛关注,《人民画报》还刊登了李有源的大幅照片,从此,李有源就成了《东方红》名正言顺的词作者;一直传到现在。
随着《东方红》的唱响,李有源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以致于当时不少媒体不惜笔墨地撰写其“创作情结”,而其中的情节可谓是神乎其神,我就收集有许多这样版本不一的文稿。有报道撰文说:“一天早晨李有源担着粪筐拾粪,由于佳县县城地势较高,在他上坡时,忽然看到东方的太阳刚刚升起,又看到墙上的大标语‘毛主席是咱的大救星’。于是有感而发,就顺口唱出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回家以后兴奋地在石板上又写下第二段和第三段歌词,《东方红》就这样完成了。”
另有说法是;李有源是在进城卖菜的途中,看到太阳升起而构思了《东方红》。与上述相比,还有更神的版本。记得国内有一家权威的媒体这样描述,那天早晨李有源如往日般上山劳动,不知不觉地来到山顶,举目眺望,此刻正值东方泛红,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映红了大半个天际,李有源情不自禁地唱出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李有源出口成章,一气呵成了后来人们传唱的《东方红》。该媒体还印证说,久唱不衰的《东方红》就是李有源那天早晨迎着太阳放声歌唱的原汁原味,几乎未加修改润色。
以讹传讹,李氏叔侄不是词作者?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历史应该是真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不能以讹传讹,人云亦云。就在各路媒体详尽报道李有源和他所创作的《东方红》时,一种不同的声音站在了舆论的对立面。
作曲家马可就在公开场合指出,有人编造了一段故事。有关李有源如何站在陕北那崇山峻岭上,看着东方红,太阳升,心怀伟大领袖毛泽东,心潮澎湃云云,这原是一篇虚构的小品。
著名作曲家刘炽也曾对公木(诗人,《解及军进行曲》词作者)谈起这件事。刘炽说,这原本是当作笑话讲的,因为咱们都知道这首歌的来历。
一个偶然的机会,唱红大江南北的《东方红》真正的词作者,撞进了我的视线。由此,历史的真面目得以掀开。1994年7月,冼星海的学生、曾创作过《英雄儿女》、《我的祖国》、《祖国颂》等歌曲的刘炽应陕西电视台文艺部之邀,由我作陪专程来西安、宝鸡拍摄《刘炽故乡行》专题片。拍片结束返京之前,即当月14日下午6时,刘炽特意约我,前往长安县韦曲青海省第二干休所拜访原青诲省西宁市农牧局长、离休干部李锦旗同志。他,就是《东方红》的真正词作者。
客居西安,语文教员细述颂歌“出炉”时年已77岁的李老,头脑清楚、嗓音洪亮。他激动地向我们谈起了当年他创作《东方红》的经过,和他多年来因此事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李老是佳县黑水坑村人,生长在革命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是老红军、共产党员,父亲还是农协会的会长。1941年李锦旗毕业于延安边区师范学校,后回佳县任通镇完小教务主任,兼音乐教员和语文教员。由于李锦旗来自延安又是共产党员,思想很活跃,嗓音也好,在学校给学生教了不少抗日歌曲,因而学校的歌咏活动在佳县稂有名。
李锦旗创作《东方红》的想法始于1943年三四月间。他说,当时就想写一首歌颂党和领袖的歌曲,构想中,想起了毛泽东在延安时讲过的一句话,“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大意是指革命的火种已经在各地点燃,那时的世界东方,延安的革命闹得红火,许多国家的共产党领袖像艾地(印尼)、胡志明(越南),金日成(朝鲜);罔野进(日本),陈平(马来西亚)等等,都到延安来学习革命经验,真是象征着东方红。李老说,“这就是《东方红》的种子,从这个角度开掘《东方红》的题目就有了,也就是根据东方的大好革命形势取的名,这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歌名定下来了,就考虑下面的词、从领袖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革命,联想到伟大的共产党、马列主义到人民军队、人民得解放……最终写了四段词:
东方虹大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生存,他是人民大救星。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皇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
八路军在前方,辛辛苦苦打东洋,和那友军比较来,还是咱们辛苦的“太”。
毛主席像大阳,马列主义放光明,她的思想照四方,照得人民亮堂堂。
词写完后,经过校领导和县委宣传部同志看过,都认为很好,希望能配个曲子给学生们教唱。但是选了好多陕北民歌小调,唱了后总觉得不相配,不好听。直到后来选定了《骑白马》调,把词往曲调里一套,唱起刚合适、情绪也吻合。李锦旗回忆说,300多完小学生很快学会了这首新歌,并在佳县城内传唱开来。当时也在完小读书的李增正(李有源的侄子)他也喜欢唱这首《东方红》,他和李有源都是后来移民队里能编能唱的骨干。
阴差阳错,传唱者成了《东方红》词作者。
有刘炽参与的那次距今已过去8年的采访中,掀开了李有源、李增正叔侄两人阴差阳错被媒体认为是《东方红》源作者的内情。1944年,边区政府号召佳县、吴堡、绥德、米脂等地贫困农民向南移民,开发荒山,李有源叔侄在移民队里,在南下的路上为了给大家解心焦、不要想家,就编写了有九段歌词的《移民歌》,其中首段就是李锦旗的《东方红》第一段歌词,曲调也是李锦旗选的《骑白马》。
同年3月11日,延安《解放日报》在题为《移民歌手》的报道中,着重描述了孪有源叔侄的事迹,同时附上了其编写的《移民歌》9段歌词。客观地说,此篇报道为口后李氏叔侄成为《东方红》源词作者埋下了伏笔。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一支由延安鲁艺六十多名师生组成的东北文艺工作团开赴东北,10月底到达沈阳后准备演出。当时由诗人公木、作曲家刘炽、演员王大化等在一起把《东方红》重新编定了四段歌词,第一、二段仍采用了李锦旗的原作。这次在沈阳的演出,是首次将《东方红》正式推上舞台和群众见面,指挥就是刘炽。这首歌随着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节节胜利,迅速传向祖国各地,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引发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效果。位列首位的《东方红》更成了脍炙人口的曲目,从20世纪60年代传唱至今,久唱不衰,成为经典之作。熟知《东方红》创作过程的刘炽曾分析说,《东方红》的成功,从当初编选上就已成功了大半。当初延安鲁艺大秧歌队选中这首歌后,觉得第一段词上口,内容又是歌颂领袖,但就是太短了。于是,请公木再续上“毛主席爱人民,共产党像太阳……”等词,到最终在沈阳首演,其实是在李锦旗创作的基础上,由公木改写添加后逐渐定型。
解放后,为适应专业合唱队表演,先后有作曲家贺绿汀将其改编成合唱曲,目前流行的合唱曲《东方红》,是由著名作曲家李焕之编写而成。在佳县通镇有这样一种说法,1972年1月,李增正见到了李锦旗的堂兄李勤祺后,表示慰问之意,并说他在通镇完小读书时,李锦旗是他的音乐老师,《东方红》就是从李处学来的。
遭受磨难颂歌首创者背上“冒充作者”罪行但多年来,李锦旗作为《东方红》首创者的历史却被湮没。不仅如此,这首歌还为老人带来,了不公正的待遇。文革初期,李锦旗就被列入西宁市“三家村”黑帮之一。其中一条罪行就是“冒充《东方红》作者”。因之,李老横遭牢狱之苦,受尽折磨。1967年,李又被批判为“政治骗子”,再受打击。1998年,身患绝症的李锦旗在长安谢世。他生前也曾为讨要公道而赴京上访,但最终为顾全大局而忍辱负重。李锦旗曾这样对我说,历史就让它过去算了,幸好历史的真实还有人知道,真实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故埋没的。
采访中我还了解到,当年在佳县通镇完小读书的学生中,有六七名学生已进入省城工作,对当时李锦旗创作《东方红》的情况,他们也是最好的见证人。
李有源仙逝,墓碑上书“《东方红》作者”。
有关《东方红》引发的故事;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作为亲历人,这件事我已沉默了27年。那是1975年春天,我与冯福宽(省广播电台高级编辑、著名回族作家)、闻频(省作协高级编辑、著名诗人)到陕北采风创作时,曾到过绥德三十里铺村,在采访著名的“四妹子”风英之后,还去了佳县张家庄李有源家。在李有源儿子李增堂的陪同下,我们一行拜祭了已过世的李有源(李有源1955年去世)。作为《东方红》的作者(重要传唱者),没有想到他酌墓地会是那样破败,只有二个土堆,一株很小的树,两块砖,甚至连个墓碑也没有,让人看丁委实寒心。返回西安后,我即向时任文化部部长的于会咏写信反映此事,希望能够得到重视,并予以拨款解决。当年秋季,文化部就为佳县划拨了专款,并以办公厅的名义给我回复。
次年春天,佳县文化馆拿出800元钱,在距离李家乡5公里的县城内新修了李有源墓,还立了墓碑。上书“《东方红》作者李有源之墓”(事后李有源的儿子李增堂及家人专门给我来信表示感谢)。1997年7月,当时的佳县长特意为我寄来了李有源墓的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步李锦旗先后脚,1998年刘炽也踏风而去。两位老人倘苦地下有知,他们还有可能在地下畅谈这段被湮没的历史。
附:《东方红》原作使用的陕北小调《骑白马》歌词:
骑白乌,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黑哟,打日本就顾不上。
要穿灰,一身身灰,肩膀上要把枪来背,哥哥当并抖起来呼儿黑哟,家里留下小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