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
纪元前3000-1100年左右
中国远古时期的
音乐为舞乐时期,是五声音阶(Do,Mi,Sol,La),到了周代加了二声,而为七声音阶。相传伏羲氏(纪元前2700左右)造琴、瑟等乐器,而女娲氏(纪元前3000年)即有
笙、簧、管乐器的演奏,可见中国乐器始于远古的历史是可追溯的。在黄帝时期伶伦制作
箫、笛,在当时常于人们祭祀、宫廷歌曲、舞乐等,在文献中可考查,如当时人们也有用牛尾为舞具,以跳舞来强调节拍等,为舞乐之广为流传。
上古时期—少昊至周朝
(纪元前1100—纪元前246年左右)
商朝的乐舞是殷人很重视的仪式,如宗教上的仪式,在文献上甲骨文常出现“舞”字,如[勿舞河,之从雨]。
音乐到周朝已有系统的理论及传统,如天子用来祭天、祭祖和王朝宴客、娱乐之用。在考古中,此时的乐器中国以材料来区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大类。周朝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乐在前二者,此上古时期为奠定雅乐的时期,雅乐有其特色;曲调简单、齐奏、节奏缓慢。雅乐是强调教育,为宗庙祭祀典礼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庄严肃穆的音乐。
中古时期—秦汉至隋唐朝
(纪元前246—纪元906年左右)
在政治及外国的
文化不断入侵之下,周代传统礼仪音乐被战争打断,到纪元前三世纪时,因儒家思想遭清除破坏,汉朝想重新恢复古代礼仪时,不得已得依赖当时的
民歌为创作曲子的来源,另外有关佛教及道教的音乐也开始产生,而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的燕乐。
近古时期—宋朝至明朝
(纪元960—纪元1644年)
在历经晚唐、五代的割据局势,宋太祖建立了北宋王朝;而在音乐上说唱音乐、歌舞音乐、乐器等都有进一步的发展,以至引起作词人与音乐家的注意。宋朝的诗歌形式由绝句诗发展到长短句的词,再加以音乐进行歌唱,有有声无辞,再把一些声、和声、缠声、冷声等加上词,让规律的诗变成长短句的词。宋词和它的音乐是我国文学史与音乐史上的一大重部份。
元初至元大德年间(1279—1307),元杂剧发展到鼎盛时期。元杂剧结构非常严谨,不论是戏剧方面或是音乐的表现都相当平衡。杂剧大致是由所谓的四折而组成,其相当于现在西方歌剧中所说的四幕,在当时流传的有王实甫的[
西厢记](二十折因剧情复杂)。散曲与杂剧在元代使用甚多,有诗转为词,词转为曲,为元代一大特色。明代有南戏的掘起,在明朝中叶人口大量往城市迁移,这时已出现资本主义的影子了。
近代时期—清初至清末
(纪元1644—纪元1911年)
清朝有
民歌及皮簧、秦腔(梆子)等音乐,在明清流行着一种描述爱情的生活民歌,清朝文学家蒲松龄将它著成[聊斋志异],用当时的语言加上元、明的各种小曲,编成能说能唱的民间说唱形式,有人称为[俚曲]或通俗之曲,可见当时的音乐已有渐渐发展之势。皮簧为西皮及二簧,它们的起源众说纷纭(一说出自于西北地区)。二簧为乱弹的一种,它们可确定传入北方后,受昆曲的雅化,而成为平剧(京调)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