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所能起到的教育作用往往是最直接、最动人心扉的,它往往超过其它姊妹艺术而发挥出强大的组织力量和鼓舞作用。
自古以来,无论中外,都对音乐的教育作用给予高度的注意。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音乐教育有大师。他说:“广博易良,乐教也。”意即利用音乐陶冶青年的性格,使其养成文质彬彬、温良敦厚的君子风度。古希腊人说,体育和音乐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平衡和健康发展的两个手段。欧洲中世纪以后的大学,把音乐列为四个主要的学科之一,与天文、数学等并列。一个人经常接触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她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地受到陶冶而形成健康的心灵。
一个人世界观众的形成,价值观念的建立,人格的完善,理想的升华,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修养的作用。而音乐恰恰是陶冶情操、宣判人格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有着德育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它是人们的感情的凝聚,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灵魂,有着其他任何一门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特殊魅力。音乐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欣赏者的心灵,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人们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可爱;听施特劳斯的《维也纳圆舞曲》,人们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从《
春江花月夜》优美的音乐声中,可以想象到那个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的动人画面,并从内心感叹祖国山河的无比美好。《义勇军进行曲》给人以奋进的力量,《
黄河大合唱》又使多少人受到鼓舞。那亲切优美的
民歌、色彩斑斓的民间器乐演奏,如委婉悠扬的江南丝竹 、清新华彩的广东音乐等,不仅能够使人获得音乐的美感,更使人产生一种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总之,良好的音乐素养,对于年轻人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形成,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践证明,喜爱音乐、经常参加音乐活动的学生,大多感情丰富,兴趣广泛,思维敏捷,语言表达力强;具有活泼、乐观、交际大方等方面的性格特征,而这正是当代青年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中学生正值豆寇年华,世界观尚未形成,他们感情丰富,有追求美的强烈愿望。如果用一些美好的典型来感染、教育他们,他们的道德情操就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笔者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发现,同学们开始是带着好奇的求知欲不听音乐欣赏课的,但常在听完一曲之后仍感不足,便将原来录有港台流行歌曲的旧磁带交给我,请我为他们录《
梁祝》、《
春江花月夜》以及贝多芬的《命运》等等。显然,年轻的学生们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已经从粗俗的通俗音乐转向高雅的民族古典音乐及西洋交响乐。艺术审美情趣从低层向高层次飞跃。这标志着学生们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精神境界得以净化。
音乐的七彩音符包罗了人世间的千万种情感。冼星海对此有过非常精彩的描述:“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通过音乐教育,从而产生了对参加各种有益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助于抵制腐朽丑恶的东西的侵蚀,帮助学生区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音乐在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音乐教育能够完善自我品格的形成,对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全面直辖市地发展起重要作用。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美好的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将逐渐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来提高其它诸多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