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成(1898—1981),1898年3月24日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郊区的南下乡。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是广东音乐卓有成就的作曲家和演奏家,
据说,他本姓杨,过继给吕姓人家后改的姓。1901年,3岁的吕文成随养父来到黄浦江畔,10岁进上海“广肇义学”就读。清末民初的上海,音乐活动频繁,不少广东人也带去了家乡的音乐。吕文成受到岭南文化尤其是粤乐的熏陶与东渐的西方音乐的浸润,又耳濡目染了江南丝竹文化。11岁时,他拉二胡已很不错,后来到上海的乐社去学习和参加演奏,几种不同地域的旋律不断地在他脑子里交合和梳理,形成他创作的动力。
吕文成曾向留美返沪的造船工程师、小提琴演奏家和制作家司徒梦岩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乐理,并与后来成为粤乐名家的尹自重以及何大傻、杨汝城(吕文成的弟弟)等常聚在一起弹唱、研习粤曲。此外,他还到上海几个音乐社团如“上海中华音乐会”、“上海俭德储蓄会”及“上海精武体育会(音乐部)”去演奏,最擅长的乐器有扬琴与二胡。打扬琴时,他能自弹自唱。那个时期兴男唱女声,如梅兰芳等,吕文成唱的也是女角的子喉,他吸收了京剧的二簧与西皮的拖腔,使唱腔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他唱的粤剧行腔自如,吐字清晰,圆润悠扬,饮誉艺坛,并多次出国演出,深受好评。
20世纪20年代前后,吕文成在上海便已蜚声乐坛。更可喜的是,当时已开始有唱片。于是,他把自弹自唱的作品大量录制,他设计的“新腔”给粤剧清唱打开一条新路,也给人们一种开创新风的启示。社会上竞相仿效,使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香港、广州相继出现粤乐的创作热潮,从而摆脱了学舌于师承的旧路。
20世纪30年代,他将小提琴移把奏高音的技巧移到二胡上,拓宽了二胡的音域;并采用两腿夹琴筒的演奏方法,使二胡的音质变得高且柔和;又将二胡的外弦换上小提琴的钢丝E弦,高音区的声音因此而明亮高亢;之后,他再将原二胡的定弦提高了四度,大大地丰富了高胡的表现力。1949年前后,吕文成创造的“高音二胡”被正式定名为“高胡”。
高胡的创制,使广东音乐的乐曲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旧曲一般在一个八度或多一两个音节内作曲,但用了高胡后,旋律可伸展到两个八度而一气呵成。于是,作品风格流利畅快,沁人心脾。高胡因此成为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
吕文成是一位对广东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贡献的音乐家。他一生从事广东音乐的演唱、演奏和创作,数十年内,他创作了200多首广东音乐作品。其中《平湖秋月》、《渔舟唱晚》、《银河会》、《步步高》、《醒狮》、《蝶恋花》、《青梅竹马》、《蕉石鸣琴》等广为流行。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传统广东音乐风格,又吸收了西洋音乐的优点,曲调优美流畅,节奏生动活泼,闻之令人耳目一新。
1932年,吕文成到香港定居,于1981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