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论坛 戏曲新闻 戏曲乐谱 戏曲视频 戏曲音乐 戏曲知识 戏曲名家 戏曲名剧 戏曲文化 戏曲教学

河北戏曲

向古曲网知识中心投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知识中心 > 戏曲频道 > 戏曲知识 > 正文
【字体: 】  

河北戏曲

    在河北曾经流行和正在流行的剧种有30多个,其中河北土生土长的有26个。目前全省专业剧团共计200个,从业人员约15,000多名,对中国戏曲艺术或对本剧种发展贡献较大、较有影响的演员有近百人。其中有的驰名国内外,在中国戏曲史上有一定的贡献。

    河北最古老的剧种,首推北昆及高腔。这两个剧种,均来自南方。明末清初传到北方的昆曲与弋腔,由于长期在河北民间演出,与当地语言结合而形成新的昆、弋支派。因其艺人多为高阳和安新一带人,故又称高阳昆腔和高阳高腔(活动在北京的则称京腔)。1917年王益友、韩世昌、侯益隆、陶显庭、郝振基等组成“荣庆班”到京演出,曾一度使昆曲在京复兴。由于唱、白用北方语言,表演开朗粗犷,形成独特风格。其剧目以历史戏和武打戏最有特色,如《安天会》、《夜奔》、《麒麟阁》、《探庄》等。解放前夕,已濒绝响,1957年在京建立北方昆剧院,并陆续排演了《红霞》等新戏,使其得以保留下来。而高腔,在清康熙、乾隆之际曾经盛极一时,民间班社林立,人民喜闻乐见。就连清王朝军事操练、出征班师、野外狩猎乃至节日、寿庆等无不演出。当时王公大臣甚至宫廷之中都有班社,据说极盛时上演剧目有150多个,经常上演者有30余出。但因音高调单,渐失观众,已近绝响。如今仅民间花会高跷还保留部分节目及演唱。

    河北梆子,也叫京梆子、秦腔和山陕梆子,系由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河北的秦腔和山西梆子衍变而成。流行于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三省,山东、河南亦有部分地区流传。音调高昂激越,并表现慷慨悲壮情绪。属板腔体,主奏乐器为板胡及笛子。传统剧目有500余出,《金水桥》、《杜十娘》、《蝴蝶杯》、《教子》等影响较大。清末民初还编有时装戏近200个,可惜保存甚少。田际云、郭宝臣、侯俊山、魏连陞、刘喜奎等都是誉满京、津及河北、东北的著名演员。

    评剧,系在滦县一带的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吸收京、梆及皮影等音乐和表演形成的,早期称平腔梆子或蹦蹦。1912年,成兆才、月明珠等在唐山演出《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王少安赶船》等,影响极大。流行于河北农村和东北各地,后有了女演员,进入京、津大城市,扩大了影响。解放后小白玉霜、新凤霞、韩少云等都深为群众喜爱。《刘巧儿》、《小女婿》、《秦香莲》等已成为全国性剧目,评剧也成为全国性大剧种。

    另外老调、丝弦、哈哈腔、平调、落子、乱弹、西调、四股弦、淮调等亦流行某一地区,定县秧歌、隆尧秧歌、蔚县秧歌等亦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曾流行保定一带的横歧调、上四调、新颖调等,目前已成绝响。唯1959年所产生的唐剧,以其新颖优美的唱腔、细腻质朴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河北旅游资讯网   文章录入:剑苗    责任编辑:蒙蒙 更新时间:2007/4/6 22:45:56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