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家 现代名家 民族音乐 特色乐器教程 特色乐器知识 特色乐器名家 其他名曲 特色乐器厂家 特色乐器导购 民乐文化 音乐院校 中国文化

敦煌学与语言文学研究

向古曲网知识中心投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知识中心 > 综合频道 > 中国文化 > 正文
【字体: 】  

敦煌学与语言文学研究

   六、故事赋

   敦煌赋体作品共有写卷47件、赋作28篇,其中故事赋5篇。故事赋又称俗赋,是一种以通俗韵文形式演唱故事的赋体作品,是我国古代辞赋通俗化发展的产物。

   敦煌的 5 篇故事赋作品为:《晏子赋一首》(P.2564、P.2647、北4773等)、《韩朋赋》(P.2653、S.2922)、《燕子赋》(甲)(S.0214等)、《燕子赋》(乙)(P.2653)和《丑女赋》(P.5752、P.3716)。

   与一般追求雕镂夸饰、铺采摛文的赋体不同,敦煌故事赋以口语叙事为主,行文畅顺,自由押韵,具有说唱的特点,因而可将其归入说唱文学类。同时这些作品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并多以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深刻的社会主题,具有寓言故事的某些特点。

   《韩朋赋》取材于干宝《搜神记》中的“韩凭故事”,对其进一步创作,使情节结构愈见波折起伏,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作品从韩朋娶妻贞夫、夫妻恩爱、相誓永不变心起笔,接着写韩朋出游,仕于宋国,六秋不归;宋王欲夺朋妻,贞夫被骗入宫,面对宋王的威逼利诱,贞夫矢志不改;最后韩朋殉情,贞夫投圹而绝,化为青白二石,变生双树,幻化鸳鸯,以羽毛拂去宋王之头,实现复仇愿望。通篇叙事简洁紧凑,语言通俗明快,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为了忠贞的爱情誓死反抗暴虐的崇高品质。

   《燕子赋》有甲、乙两种,基本内容近似,但风格有所不同,前者为四、六言赋体,后者为五言诗体。它们都以燕雀争巢、凤凰判决的寓言故事为主线,以幽默诙谐、嬉笑怒骂的艺术手法,深刻揭露了以强凌弱、巧取豪夺、无辜蒙冤的社会现象,以及封建官场里徇私枉法的种种弊端。

   七、话本

   话本,是唐宋时期民间说唱伎艺“说话”的文学底本。所谓“说话”就是讲故事,类似于今天曲艺中的说书。这一伎艺因适应大众娱乐、审美的需要,曾颇为盛行,就连唐明皇晚年也喜听“说话”。

   敦煌话本作品主要有4篇,即《庐山远公话》(S.2073)、《叶净能诗》(S.6836)、《韩擒虎话本》(S.2144)和《师师谩语话》(S.4327)。虽数量不多,但却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唐五代话本作品的全部,弥足珍贵。

   敦煌话本取材多样,运用文白兼杂、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笔法,塑造出一些既有历史依据、又具理想色彩的特征鲜明的艺术形象。作品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曲折和细节描写的细腻入微,增强了故事性和感染力。敦煌话本在我国小说的历史发展中开了白话小说兴盛的先河。

   《庐山远公话》与《叶净能诗》,是在唐五代佛教和道教盛行的背景下,佛、道教徒为宣称教义而分别编写的话本。前者描写东晋名僧惠远的故事。惠远早年在庐山宣讲《涅槃经》,声名远播,以至感动潭龙听讲、山神造寺;后被贼人掳掠,为偿还前世之债卖身为奴;后被晋文公召见,供养数年后重返庐山,造一法船,归依上界。其中充满了轮回报应、因缘宿债的佛教思想。《叶净能诗》描写“上应天门、下通地理”、“呼神唤鬼,化穷无极”的道士叶净能符箓救妇、屠妖救女、遥采仙药、化蛇噤鼓、化瓮助酒、斩龙取肉、祈天降雨、陪同玄宗皇帝神游剑南观灯和神游月宫等 10 余个神奇故事,极尽夸耀、渲染之能事。

   《韩擒虎话本》取材于《隋史·韩擒虎传》和有关民间传说,描写了隋朝大将韩擒虎辅佐隋文帝渡江灭陈、奉使和蕃、箭射双雕、镇摄蕃王、最后被点为“阴司之主”的故事。作品运用夸张、虚构、幻想的手法,塑造了韩擒虎英武绝伦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晚唐五代孤悬西陲的敦煌人民向往中原王朝力量强大、国家统一的愿望。

   八、小说

   敦煌小说,指的是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以及唐人传奇小说体式相同的作品,不完全类同于今天的小说。它不属于说唱文学类,而是一般民间口耳相传、街头巷语的故事的记录或创作。其篇幅一般较为短小,甚或缺乏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

   敦煌小说内容多样,既有中原传入的作品,又有当地人的创作;既有小说集,又有单篇或多篇的连抄;既有佛教感应记,又有非感应故事小说等。

   敦煌存三部小说集:《启颜录》(S.0610)为一部笑话集,约结集于初唐,原本在中原久佚。敦煌本抄录笑话40则,其中多半不见于《太平广记》所收该书佚文中。主要内容有辩捷、论难、昏忘、嘲谯等,读后令人忍俊不禁。《搜神记》(S.0525、P.2656、P.5545),作者句道兴,该书与晋代干宝《搜神记》多有相同之处,应为干宝原书最早的辑抄本。但敦煌本更具文学特色,叙事更为细致,情节愈见曲折,应是经过民间流传中的增饰和辑抄者的加工后的本子。唐颜之推《还冤记》(P.3126等),又称《冤魂志》、《冥报记》,含15个宣传佛教因果报应、冤鬼索报的短篇故事。

   敦煌佛教感应记小说数量较多,有的称作“灵验记”或“传验记”,皆选取人们行善积德而致福报的故事为题材,宣扬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其内容或写鸣钟以得好报,如《龙兴寺毗沙门天王灵验记》(S.0381);或写置设斋供以得好报,如《落蕃贫女忏悔感应记》(S.6036);或写念佛诵咒以得好报,如《白龙庙灵异记》(P.3142);或记抄写诵持佛经以得好报,如《集神州三宝感通录》(P.3898),汇录14则感应故事。

   敦煌非感应故事小说数量不多,但篇幅较长,情节也较曲折。主要有《秋胡》(S.0133 背)、《唐太宗入冥记》(S.2630)、《道明还魂记》(S.3092)等。《秋胡》故事原出《列女传》,记秋胡新婚不久辞母别妻,求学老仙,三年后学成往投魏国,拜为左相;胡妻在家孝养公婆,含辛茹苦;数年后胡忆老母,遂返乡探亲,行至桑林遇妻,因相隔年久互已不识,胡见其貌美出言调戏,遭胡妻痛斥;胡回至家中方识其妻,羞愧难当。小说谴责嘲讽了那些庸俗的知识分子出身的仕宦人物一旦功成名就便舍弃家室、喜新厌旧的卑劣行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敦煌文学概论》   文章录入:中国九大山人    责任编辑:剑乐 更新时间:2010/5/13 17:26:08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