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家 现代名家 民族音乐 特色乐器教程 特色乐器知识 特色乐器名家 其他名曲 特色乐器厂家 特色乐器导购 民乐文化 音乐院校 中国文化

战马与残碑——记辛弃疾墓前的哀思

向古曲网知识中心投稿(古币奖励)您现在的位置: 古曲网 > 知识中心 > 综合频道 > 中国文化 > 正文
【字体: 】  

战马与残碑——记辛弃疾墓前的哀思

我本想在辛帅忌辰之日去祭拜他,然而终因实习之故而耽误。实习之后,一周没课,于是与子琦君前往铅山,游览鹅湖书院,拜祭辛蒋之墓。

 

然而,鹅湖易找,辛墓难寻。在书院游览观看一番之后,便是寻找辛墓。可惜到了永平镇,无直达车,我们只能包车。只是几次询问,竟然无人知,辛墓何处。本是青山埋忠骨,本是英雄识万户,而今行人却道:不知君何处。悲夫,辛帅!痛哉,辛墓!

 

我们拿出地图,指出想要去的地方——陈家寨。听说是陈家寨,那就有人知晓,不过还是不知道辛墓在哪里。几经周折,寻人问路,我们总算找到了辛墓。远远望去,杂草丛生,依稀可见一块墓碑,那便是我们要找的辛弃疾之墓。左顾右看,墓地在山腰,四处是杂草,只是无路可及。我拨开乱草,想从中找出一条路来,但终究无济于事。

 

我心里,是激动却又深感伤悲,堂堂辛帅,埋于此,已收眼底,竟无路抵及,心恨之,心痛之。我无奈之时,子琦君找到了路。路,迂回婉转,已被草漫过,要小心把草拨开。但我顾不了那么多,一味地沿山路跑去,终于到了那个久慕之人的坟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意中,我背起了辛帅的词。一番寻觅,一番惊喜,终于可以触及千古的遗迹。在八百多年前,辛帅处于“灯火阑珊处”,而今依旧如此。青山依旧,遗恨悠悠。千年以前,那个伤心之人,别有怀抱;而今,伤心之人,情泪并茂。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历尽沧桑,辛墓已残败不堪。历代有整修,但终究逃不过今古两苍茫。虽说政府有过修整,但还是肥草没碑。关于辛墓,《铅山县志》载:“辛忠敏弃疾墓,在七都虎头门。宋绍定间赠光禄大夫,敕葬于此。旧有金字碑立驿道旁,曰稼轩先生神道。”而今,神道金字碑早已无存,僧舍也已不在。现存墓碑为清代辛弃疾子辛柜的后裔所立,碑文上行是“皇清乾隆癸卯年季春月重修”。中间是“显故考辛公稼轩府君之墓”。下行是“廿五代玄玄孙霞溪凌湖东山辜染安北立”,墓现代重修,四层麻石砌就。而今,岁月之畔,已是颓圮残垣,唯有千山弥漫,唯有溪水潺潺。

 

众里寻他千百度,寻得他处,那里已是劲草欺君墓。一路上,我翻了翻在鹅湖书院买的由  王立斌先生编著的《辛稼轩铅山瓢泉词选》,书中有几篇关于辛帅的文章,其中一篇叫《永不寂寞的稼轩墓》,读之甚感安慰,激情滂湃。是啊,辛帅不寂寞,自古以来,凭吊者不计其数,宋人谢枋得的“遗音流响,千古鸣唱”、元人张野的“临风高唱,逍遥旧曲,为先生酹”、今人刘杨忠邓广铭叶嘉莹等大家亦足音不绝……可惜,当我来到辛墓前时,那种永不寂寞的说法,已荡然无存,剩下的是一阵酸楚。来到坟前的脚下,回头一看,倒也层田漫漫,青山绿满,真是不枉名称稼轩。然而,脚步,放任于藤蔓之中,眼前展现的是狼藉一片:石阶青苔蔓延,拾级而上,坟前荒草正旺,墓上杂草高参,墓后物不知名分外狂。草树围辛墓,人在此中孤。石阶两边矗立着两根四方水泥柱,柱上字迹清晰如初,但见:

右边: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左边: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写的挽联,上联写词坛飞将之文学成就,下联写沙场帅臣之政治理想。昔人已没,空剩纪念之词伴随,多说无益,一匹战马,未能使鸿雁北归,自是怆然泪下。那位于壮志未酬中大呼“杀贼”而气绝之人,也许并不会因驰名词坛而得意。他,一匹战马,怎会甘愿空肥野地耐秋风?怎会甘愿流连风景赋诗情?

 

西风残照,孤臣老泪,宝剑亦只能空弹。而今,已是初冬,而风依旧似秋萧瑟,仿佛要带我回到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我身边俨然有一位武将威风凛凛地选兵点将。是他,一代弓箭游侠辛弃疾。

 

辛弃疾,如同一匹战马,不惜沙场洒热血,满腔激昂志在收复华夏。生于乱世,南宋偏安一隅。而他,举义旗,抗金兵,入编耿京部,杀义端,拿张安国,衔枚束马奔南宋,开荒辟地建虎军,赈灾保民平叛乱,传奇一生,哪个词人能及?哪个武将不服之?纵然西风塞马空肥,依旧扬言男儿到死心如铁。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毅之气,可谓千年不朽,万古长流。

辛稼轩,如同一匹瘦马,脱缰野地间,一腔悲愤寄情流水人家。身为归正人,志在复中原梦,而朝廷的猜忌,朝臣的弹劾,终究是报国无门。于是学渊明种菊,终老铅山。胸中兵韬策略,换来东家种树书。

他,生不能行其志,死不能明其心,所谓天地一大冤也。站在辛帅墓前,感慨何止万千,无奈又何以表言!生前已是战马空肥,死后竟还被荒草没残碑。哀哉,辛帅!痛哉,辛帅!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从来都是稼轩吊古,对兴亡满目,英雄遗恨,哀愁千斛:郁孤台下述尽千古行人泪,赏心亭上拍遍栏杆泪不干,北固亭上哀叹壮志未酬人已老……辛帅凭吊,由人及己,由古及今,悼尽历代沧桑史,悼尽人间无限事。

 

往事越千年,而今君是被悼人。就在那个地方,有过无数人泣不成声,有过谈论不绝的传说,有过声情并茂的朗诵……

辛帅故后六十年,有位性情耿直、豪爽仗义之人,来到墓前,为辛帅作祭文,此人名为谢枋得,其文便是有名的《祭辛稼轩墓记》(此  文邓广铭先生收录于其作《辛弃疾传 辛稼轩年谱》附录中)。相传谢枋得过辛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宋史·谢枋得传》)。写一篇吊辞,有此相传故事,与辛帅传奇一生相符,纵然是传说,也给这位孤臣赋予浪漫主义色彩。可见,为君鸣不平之心甚切。

辛帅故后一百二十多年,有位不辞千里、不辞艰辛之人,也来到了墓前,为稼轩填了一首《水龙吟·酹辛稼轩墓,在分水岭下》,此人为元代张埜,其词赞赏之心,惋惜之情,犹似高山仰止。词曰:

岭头一片青山,可能埋得凌云气?遐方异域,当年滴尽,英雄清泪。星斗撑肠,云烟盈纸,纵横游戏。漫人间留得,阳春白雪,千载下,无人继。  

不见戟门华第。见萧萧竹枯松悴。问谁料理,带湖烟景,瓢泉风味。万里中原,不堪回首,人生如寄。且临风高唱,逍遥旧曲,为先生酹。  

此后,来吊唁者不绝于途,八十岁的  邓广铭先生,还有  刘扬忠先生,还有海外人士如  叶嘉莹先生等等。

 

而今我来怀汝,看君帅居处,狼籍触目,凄声楚楚。一座宋代之墓,竟然如此残败,已形如荒冢。辛帅,生前寂寞,死后寥落,千年后墓地还被荒草埋没。

阴阳如寇惨于兵。站在墓前,静静地看着这片土地,转瞬中,已到我们离去的时候,除了虔诚地鞠上三个躬,我别无所作。

 

  从来先生凭吊古,而今先生墓作屋;哭君还来斜阳处,不知千年复谁哭?

   

那天,别了辛墓,行走中仍无数次回顾,看着辛帅如此处境,有些不舍,有些哀伤。终究还是走了。来到车旁,问起村民关于辛墓的情况,他的言辞令我感到震惊。修辛墓,护辛墓,是政府的事,与他们无关,也与我们也无关,哪怕你修好了也会被政府批评。村民还说,辛墓曾经被人盗过。我不解,问他们何故却也不说。辛帅在天之灵,如有得知,他热爱的这片土地竟然如此,必定不做此地弄泉手,必定感慨无限。

上了车,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找蒋仕铨墓。蒋墓很容易找,坐落在铅山陈家寨乡闻家桥旁,依山傍水,青山环抱,遭遇明显比辛墓要好。鞠了几个躬,我们便离去。

 

回到县城,看着辛弃疾广场上辛帅的雕像,看着雕刻在雕像两旁的两首词,我若有所思,想到这两句话: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此四言,用以形容辛帅,倒也很贴切。当年,朱熹去世,辛弃疾前往吊唁,作文寄托哀思,此两句便是其中之言。朱公不朽,辛公也如斯。

 

广场上,行人弄潮,所不朽者,能有几?而今,凛凛犹生者,辛弃疾也

本站原创   文章录入:瘦马寻缰    责任编辑:剑乐 更新时间:2010/6/14 19:16:49   发表评论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推荐音乐
    推荐视频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 商标
    古曲网(中国古典音乐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09 | 网络带宽由深圳琴行 音乐厅大音琴院赞助